嵌入式系统开发:边界扫描与流程解析

需积分: 49 6 下载量 3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3 收藏 2.81MB PPT 举报
"嵌入式硬件,边界扫描技术,嵌入式系统构成,开发流程,需求分析,体系结构设计,软硬件设计,系统集成,代码固化,产品测试,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 嵌入式硬件是现代电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涉及到的技术多种多样,如边界扫描技术。边界扫描是一种有效的调试和测试方法,它在芯片的输入输出管脚附近添加了移位寄存器单元,形成边界扫描寄存器。在调试状态下,这些寄存器能够隔离芯片与外围设备,使开发者能够独立地观测和控制输入输出信号,极大地简化了硬件故障排查和验证过程。 嵌入式系统由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和被控对象两部分组成。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包括四个层次:功能层、软件层、中间层和硬件层。功能层关注系统的核心功能实现,软件层包含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中间层作为软硬件间的桥梁,硬件层则涵盖了如PLD(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硬件组件。BSP(板级支持包)是硬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上层软件提供与硬件交互的接口。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严谨且多步骤,首先从需求分析开始,明确功能需求(如系统应执行的任务)和非功能需求(如性能、功耗、安全等)。需求分析完成后,进行体系结构设计,决定硬件、软件的功能划分,并选择合适的软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接下来是软硬件设计,详细规划每个组件的实现。然后进行系统集成,将所有部分整合并调试,确保无误。代码固化是将编译后的软件写入非易失性存储器(如Flash),以确保程序的稳定运行。最后,通过一系列的产品测试来验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是否满足最初设定的要求。 在需求分析阶段,功能性需求关注系统必须完成的具体任务,而非功能需求涉及适应性、数据元素、操作参数、电源电压、容量、时间、安全和保密等方面。在体系结构设计时,除了硬件和软件的选型,还需要考虑功能和非功能需求的平衡,例如,选择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如单片机、DSP或ARM)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嵌入式硬件不仅涉及到复杂的硬件设计,还涵盖了一系列的系统级开发流程,包括边界扫描等调试技术,以确保最终产品的可靠性和效率。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设计和严格测试,以满足不断发展的技术需求和用户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