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R型聚类分析:K均值与层次聚类方法解析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9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0-20 收藏 1KB ZIP 举报
资源摘要信息:"K均值聚类和层次聚类是两种常见的R型聚类分析方法。在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中,聚类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技术,用于发现数据中的自然分组。该技术通过测量样本间的相似度或距离,将数据集中的样本划分为多个类别或群组,使得同一个群组内的样本彼此相似度高,而与其他群组的样本相似度低。" R型聚类分析主要关注对指标或变量的分类,而不是对样本个体进行分类,与之相对应的Q型聚类分析则是对样本个体进行分类。 1. K均值聚类(K-means clustering): K均值聚类是一种迭代算法,它的目的是将数据集分为K个类别或簇。算法的工作流程如下: - 随机选择K个初始质心(中心点)。 - 将每个数据点分配给最近的质心,形成K个簇。 - 对每个簇,重新计算质心的值,即簇内所有点的均值。 - 重复上述两步,直到质心不再有显著变化或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从而确保簇的划分达到收敛。 K均值聚类适用于大数据集,因为它的时间复杂度较低,但缺点是对初始质心的选择敏感,有时可能得到局部最优解。此外,它要求事先指定聚类的数量K,而在许多实际问题中,K的值很难预先确定。 2. 层次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ing): 层次聚类方法的目标是构建一个由嵌套簇组成的树状结构。算法从单个数据点开始,逐步合并或划分簇,直到达到所需的簇数目。层次聚类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凝聚型(Agglomerative)和分裂型(Divisive)。 - 凝聚型层次聚类:从每个点为一个簇开始,不断合并两个最接近的簇,直到达到预定的簇数目或满足停止条件。 - 分裂型层次聚类:从所有数据点构成一个簇开始,递归地划分簇,直到每个数据点自成一簇或达到预定的簇数目或满足停止条件。 层次聚类生成的树状图(Dendrogram)可以帮助理解数据集的层次结构。它不要求预先指定簇的数量,但计算复杂度较高,对于大规模数据集来说可能不够高效。 3. R型聚类分析的应用: R型聚类分析在实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市场细分中,通过分析消费者的不同行为特征进行消费者类型的划分;在生物学中,通过基因表达数据区分不同的生物样本或样本中细胞的状态;在社会科学中,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对不同的人群特征进行分类;以及在信息检索中,通过文档的关键词聚类来组织信息。 4. 聚类分析的评价: 聚类分析的效果评价通常较为困难,因为聚类没有固定的“正确”答案。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轮廓系数、Davies-Bouldin指数和Calinski-Harabasz指数等,这些指标试图衡量聚类的紧密度和分离度。 5. 聚类分析的软件实现: 在软件方面,常用的聚类分析工具包括R语言中的stats包、cluster包、Python的scikit-learn库、MATLAB的Statistics Toolbox等。Kjunzhi.m文件中可能包含了用R语言编写的K均值或层次聚类的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实现这两种聚类算法的具体细节。 在进行R型聚类分析时,分析者需要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聚类方法和评价指标,通过反复试验和验证,才能获得有意义和可靠的聚类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