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构密码系统驱动的高效混合群组签密方案

0 下载量 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7 收藏 891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一种"基于异构密码系统的混合群组签密方案",由作者牛淑芬、杨喜艳、王彩芬、田苗和杜小妮合作提出。他们所在的西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数学与统计学院共同研究,针对现有群组签密方案存在的局限性进行创新。 现有的群组签密系统存在两个主要问题:首先,发送者和接收者大多依赖同一类型的密码系统,这在现实环境中难以适应,因为不同系统可能有其特定的安全需求和优势。其次,许多方案倾向于使用公钥加密技术,但当处理长消息时,公钥加密的效率并不高,可能导致性能瓶颈。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该文提出了一个混合架构,将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IBC)与无证书密码体制(CLC)相结合。在这个异构密码系统中,私钥生成器(PKG)和密钥生成中心(KGC)分别在IBC和CLC体系内生成各自的系统主密钥,这种分离使得系统更具灵活性,且安全性得到提升。群体成员在解签密时需要集体协作,进一步强化了系统的安全性。 此外,该方案引入了混合签密技术,允许对任意长度的消息进行加密,从而增强了其适应性和实用性。在随机预言模型下,作者证明了此方案在计算Diffie-Hellman困难问题的假设下,既保持了保密性(即信息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无法被获取),又具备不可伪造性(即无法伪造签名确保消息来源的真实性)。 论文的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显示,新提出的混合群组签密方案在效率和可行性方面表现出色,尤其在处理长消息时的优势更加明显,无需频繁更换群组公钥或成员私钥就能支持动态用户加入。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异构密码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特别是在群组安全通信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其研究成果被归类于信息安全的TP309类别,并获得了1009-5896期刊的编号和DOI标识。 这篇论文通过构建基于异构密码系统的混合群组签密方案,解决了当前群组签密的效率和安全性问题,为密码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