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测量定位技术详解:试卷C答案解析与知识点总结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2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6 收藏 208KB PDF 举报
《GPS测量定位技术》综合测试试卷C卷涵盖了GPS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知识。本试卷旨在考核学生对GPS系统的历史、工作原理、中国卫星跟踪网络、定位方式、大地坐标系、时间标准、定位方法以及误差来源的理解。 1. GPS系统起源与卫星构成: - 1957年的苏联人造卫星Sputnik 1的发射标志着太空时代的开端。 - GPS卫星主体是圆柱形,重量约为几千千克,设计寿命为10年,但实际运行寿命往往超过设计年限。 2. 中国GPS跟踪网: - 由北京、乌鲁木齐、拉萨、武汉、上海、长春和昆明等七个地面跟踪站组成,这些站点在全球范围内确保卫星信号的覆盖和定位服务。 3. 定位方式分类: - 定位分为静态定位,用户设备静止时进行的精确测量;动态定位,适用于移动设备,如车辆或飞机上的导航。 - 按照参考点的不同,又可分为单点定位,仅依赖一颗或多颗卫星进行定位;相对定位,依赖两组或更多接收机之间的相对位置。 4. 坐标系统与时间标准: - 1968年国际时间局确立的"1968BIH"系统以CIO(国际协议原点)为参考。 - 协调世界时(UTC)结合原子时和世界时,确保全球一致的时间标准。 5. GPS定位方法: - 主要应用的静态定位方法是伪距法和载波相位测量法,它们通过测量信号的传播时间和相位来确定位置。 - 多普勒效应也被用于确定卫星的速度,是GPS定位的重要手段。 6. 误差来源: - 地球重力场的引力是主要作用力,其他作用力相对较小。 - 卫星星历误差,即卫星位置的不确定性,由跟踪站数量、精度、轨道模型等因素决定,是起始数据的误差来源。 试卷内容全面,既考察了学生对GPS技术历史和结构的认识,也涵盖了定位技术的实践应用和误差分析,对于理解GPS定位技术的原理和实际操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