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历史与特点:从B语言到ANSIC的发展历程

需积分: 29 4 下载量 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9 收藏 5.94MB PPT 举报
"C语言的特点, C程序的结构, 在计算机上运行C程序的方法, C语言的历史背景, C语言的演变及标准" C语言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现代软件开发的高级编程语言,它的特点包括简洁、高效以及对硬件的直接访问能力。C语言的结构清晰,程序由函数组成,每个函数都有特定的任务,这种模块化的设计使得代码易于理解和维护。在计算机上运行C程序通常包括编写源代码、编译、链接和执行四个步骤。编译是将源代码转换为机器可理解的目标代码,而链接则是将各个函数组合成一个可执行文件。 C语言的历史始于1970年代,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的Dennis M. Ritchie在B语言的基础上设计而成。B语言虽然简洁,但缺乏数据类型,C语言则弥补了这一缺陷,增加了类型系统,同时保持了其底层操作的能力。随着UNIX操作系统的发展和《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这本书的出版,C语言逐渐流行并标准化。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在1983年制定了ANSIC标准,后来演变为ISO C标准,不断修订以适应技术进步。 不同版本的C编译系统可能包含一些特定的功能和语法扩展,因此了解所使用的编译器特性至关重要。例如,早期的C编译器可能不支持后来添加的一些语言特性,如指针运算符、预处理器宏或者动态内存分配。随着ANSI和ISO标准的更新,C语言不断演进,现在的C编译系统大多遵循这些标准,提供了更丰富的功能和更好的兼容性。 函数原型在C语言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定义了函数的返回类型、名称以及参数列表。函数原型的一般形式分为两种:一是仅列出参数类型,二是同时列出参数类型和参数名。函数原型的主要作用是让编译器能够识别函数,确保在调用时参数类型和数量与声明匹配,从而避免错误。 例如,一个简单的函数原型声明可能如下所示: ```c int add(int a, int b); ``` 这个原型声明了一个名为`add`的函数,它接受两个整数参数`a`和`b`,并返回一个整数值。当在代码中调用`add(3, 4)`时,编译器会检查参数类型和数量是否与原型匹配,如果匹配,则允许调用;如果不匹配,编译器将报错。 通过理解函数原型和C语言的基本概念,开发者可以编写出高效、可读性强的代码,这也是C语言长久以来深受程序员喜爱的原因之一。学习C语言不仅能够提升编程技能,还能为理解和掌握其他高级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