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分时电价模型:削峰填谷优化分析

7 下载量 6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1 2 收藏 278KB PDF 举报
"削峰填谷最优时基于DSM分时电价的确定与分析探讨了分时电价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数学模型优化这一机制以提高系统效率和稳定性。文章着重研究了DSM(需求侧管理)在分时电价策略中的作用,旨在通过用户行为的改变实现电力需求的削峰填谷。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作者对比了文献中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所提出的分时电价方案的优缺点。" 在电力市场中,电价的设定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用户的用电行为和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分时电价作为一种用户侧电价制度,被全球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需求侧管理策略中扮演着关键角色。DSM通过激励用户在非高峰时段消费更多电力,而在高峰期减少用电,有助于平衡电网负荷,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分时电价的数学模型构建是优化这一策略的基础。文章中,作者建立了一个以DSM为中心的分时电价模型,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该模型在削峰填谷中的实际效果。这个模型考虑了不同时间段的电价设置,以最大化削峰填谷的效果。然而,现有的研究如文献[5-6]在确定平时段电价时存在局限,没有充分考虑到最优的削峰填谷效果。 文献[5]提出了用户反应的概念,而文献[6]则尝试用MCP(边际成本价格)计算的平均购电电价来设定平时段电价,但这两种方法都不能确保在峰谷负荷调整上的最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削峰填谷效果最优的分时电价数学模型,该模型旨在最小化峰荷并最大化谷荷,从而更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效率。 通过MATLAB进行的数值仿真,作者验证了新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并将其与文献[5-6]的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揭示了新模型的优势和不足。这种对比分析不仅深化了对分时电价机制的理解,也为未来改进和完善电力市场中的电价策略提供了参考。 本文的研究工作强调了分时电价在需求侧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以及通过精确的数学建模和仿真技术优化电价策略对于提升电力系统性能的重要性。未来的研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灵活且适应电力市场变化的分时电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