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管理系统:E-R模型与数据库设计

需积分: 9 4 下载量 18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1-23 收藏 58KB DOC 举报
本资源主要探讨的是一个选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其中的关键角色。首先,从实体集和联系级的角度出发,系统包含了五个主要实体:院系、学生、教师、课程和选课信息。这些实体通过多种联系相互关联,如学生和院系之间的"一对多"关系,教师和院系的"一对多"关系,课程和教师的"一对多"关系,以及课程和学生之间的"多对多"关系。 实体集转化为了关系模式,具体如下: 1. 院系关系模式:存储院系的基本信息,如院系编号、名称、负责人和办公地点,以院系编号为主键。 2. 学生关系模式:包含学号、院系编号、姓名、性别、生源和状态,学号为主键,同时有一个外键引用院系表的院系编号。 3. 教师关系模式:包含教师编号、院系编号、姓名、性别、职称和专业,以及一个外键引用课程表的课程编号,表示一个教师可能教授多门课程。 4. 课程关系模式:存储课程信息,如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和课程性质,课程编号为主键。 5. 选课信息关系模式:记录学生选课情况,包括学号、课程编号和成绩,这是多对多关系的体现,通过学号和课程编号来唯一标识每一条选课记录。 在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完成了局部E-R图和全局E-R图的绘制,展示了实体和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逻辑结构设计部分明确了上述实体关系的数据库模式,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在规范化设计方面,由于所有关系都已经达到了第三范式(3NF),即没有非主属性对候选码的部分函数依赖和传递函数依赖,所以无需进一步分解,表明这个设计已经具备良好的数据结构。 最后,给出了创建数据库和表的SQL脚本,展示了如何用SQL语言在选课管理数据库中创建相应的表,并定义了各表的字段、主键和外键关系,以便实际操作和管理选课数据。 这份资源详细地介绍了选课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过程,涵盖了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规范化设计等关键步骤,有助于理解和实施此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