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解析:模式、外模式与内模式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0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5 收藏 1.3MB PDF 举报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分为三级模式,包括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模式是对数据库逻辑结构的描述,不涉及具体值,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外模式是用户可见的局部数据视图,可以有多种外模式对应一个模式。内模式是数据在存储设备上的实际表示。模式与外模式之间、模式与内模式之间存在映射,使得数据在不同抽象层次间转换。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旨在减少冗余,实现数据共享,并通过物理模型优化存取效率。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由SPARC委员会提出,是数据库标准化的基础。此外,数据库系统还包括硬件、软件等组成部分,以及单用户、主从式、分布式和客户-服务器等不同架构。" 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组织和管理基于三级模式结构,这是为了确保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模式作为逻辑模式,定义了数据库的整体逻辑结构,不包含具体数据,而是描述了所有数据的框架,包括数据项、关系和约束。例如,在"学生选课数据库"的模式中,可能会包含学生表(Sno, sname等属性)。模式是不变的,独立于存储细节和应用。 外模式,即用户模式或子模式,是用户实际操作的数据视图,可能是模式的一个子集。每个用户可能看到不同的外模式,这取决于他们的权限和需求。外模式有助于实现数据的安全性,因为用户只能访问与他们对应的外模式中的数据,无法直接访问整个数据库。 内模式是数据库在硬件上的实际存储方式,描述了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机制。每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它直接影响数据的存取效率。 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外模式/模式映射和模式/内模式映射,使得用户可以逻辑地操作数据,而无需关心数据的物理实现。这种分离使得数据库系统能够灵活适应变化,同时保持高效运行。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数据库系统由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和其他软件组件组成,支持各种用户接口,如单用户、主从式、分布式和客户-服务器架构,以及现在的浏览器-数据库服务器模型。这些架构设计满足了不同场景下的数据管理和访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