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解析与算法比较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需积分: 49 8 下载量 5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3 收藏 1.05M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三相电压型逆变器中的应用。作者通过对比分析SVPWM的常规算法和快速算法,证实了它们的一致有效性,并展示了快速算法在运算速度上的显著优势。此外,还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分析,以展示不同输入电压参考信号和零矢量分配方式下的调制效果。"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是现代电机控制,特别是永磁同步电机(PMSM)控制中的关键技术。它通过精确地控制逆变器开关模式,实现对电机定子磁场的精细调控,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SVPWM的优势在于其较宽的线性调制范围,较小的输出谐波,以及更高的直流电压利用率。 在SVPWM中,三相电压型逆变器的8种开关状态对应着8个不同的电压空间矢量,包括6个有效矢量(幅值相等,相位相差60度)和2个零矢量。这些矢量可以组合起来,近似地生成任何期望的旋转电压矢量Vref。在SVPWM的实现中,通常采用相邻的有效矢量和零矢量,根据伏秒平衡原则来合成目标矢量。 常规的SVPWM算法需要进行区域判断,以确定最佳的开关模式,而快速算法则避免了这一过程,因此在运算速度上有显著优势,更适用于实时控制。尽管两种算法在结果上等效,但快速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较低,对于实时性和高性能的应用场景更为适用。 为了验证算法的正确性和比较两种算法的效果,作者进行了仿真分析。使用MATLAB/Simulink工具,模拟了不同输入电压参考信号和零矢量分配策略下的调制输出,分析了调制信号和逆变器输出的电压、电流波形。这样的仿真有助于理解SVPWM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并为进一步优化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SVPWM是电机驱动系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技术,它能够提升系统效率,降低谐波影响,并且通过快速算法可以实现更高效的控制。这篇论文的贡献在于详细阐述了SVPWM的原理,对比了两种主要的实现算法,并通过仿真结果证明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2018-05-24 上传
永磁同步电动机简介 因此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 近些年,人们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感兴趣,在医疗器械、化工、轻纺、 电动自行车等领 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的结构 产生与电源频率同步的旋转磁场。转子是用永磁材料做成的永磁体,它在定 坐标变换 坐标变换 从数学角度看,就是将方程中原来的一组变量,用一组新的变量 线性变换是指这种新旧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电动机中用到的坐标变 一种是固定在定子上的它相对我们是静 α,β 坐标系,它的方向和定子三相绕组的位置相对固定,它的方向 A 相的产生磁势的方向,另一种是固定在转子上的旋转坐标系, d,q坐标,其中 d 轴跟单磁极的 N 极方向相同,即和磁力线 q 轴超前 d 轴 90 度下图所示。 我们获取的是定子绕组上的三相电流,所以我们还需要做的 α,β坐标系中和 d,q 坐标 α,β坐标系和 A,B,C 三相之间的变换(以电流为例)。 α轴β轴 A 轴 B 轴和 C 轴上的投影。 ABCO3ANi3BNi3CNi2Ni2Ni 需要在它 /dq(Park )和其逆变换如下: 而矢量控 因此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永磁同步电机在 ,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id = 0,所以: q 轴电流成正比,只要对电流进行控制就达到了控制转矩 TL,J 分别为电机的阻转矩和转动系统的转动惯量。 . 矢量控制原理介绍 (FOC),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坐标变换实现模拟直 ,其实现步骤如下: ,将三相静止坐标变换成二相 也就是 Clarke 变换,将三相的电流先转变到静止坐标系,再通过旋 Park 变换,Park 变换中定 2 个直流分量 id、iq(其中 id 为励磁 ,iq 为转矩电流分量)。 通过控制器对其速度电流环进行控制,控制 id 就相当于控制磁通,而控 iq 就相当于控制转矩。Iq 调节参考量是由速度控制器给出,经过电流环调 d,q 轴上的电压分量即 ud 和 uq。. ud 和 uq 通过 Park 逆变换。 SVPWM 空间矢量合成方法实现矢量控制量输出,达到矢量控制的 . SVPWM产生原理 是空间电压矢量 PWM 波产生,它具有电压利用率高、低谐波成 开关次数少和功率管功耗小等特点。同时,SVPWM 还能很好的结合矢量控制 为矢量控制得实现提供很好的途径,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设备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