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驱动的IIoT智能入侵检测:提升与优化

需积分: 50 6 下载量 11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4 收藏 1.76MB PDF 举报
"基于深度学习的工业物联网智能入侵检测方法通过改进采样算法、堆叠降噪卷积自编码网络和自适应池化操作,以及利用Adam优化算法来提升入侵检测的准确性、效率和适应性。" 本文探讨了工业物联网(IIoT)中的一个关键安全问题——入侵检测。传统方法在面对IIoT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时,往往存在特征提取不充分、检测效率低下和适应能力不足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入侵检测方法。 首先,文章介绍了数据处理阶段的改进,即采用了自适应采样算法来平衡数据集中少数类别的样本数量。这一策略有助于缓解类别不平衡问题,从而提高检测精度,尤其对于那些罕见但危害重大的入侵行为。 接下来,研究者构建了一个堆叠降噪卷积自编码网络(SDCNN)。这个网络结合了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降噪自编码器(DAE)的优势,能够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关键的入侵特征。CNN擅长于识别空间模式,而DAE则能去除噪声并学习数据的内在结构,两者结合增强了特征识别能力。 为了解决信息丢失和模糊的问题,研究中还改进了池化操作。传统的池化可能会导致重要信息的丢失,而改进后的池化操作增强了模型的自适应处理能力,能够在保持信息完整性的同时降低计算复杂度。 在模型训练过程中,采用了Adam优化算法来寻找模型参数的最优解。Adam是一种自适应学习率的优化算法,它结合了动量项和自适应学习率,能更快地收敛且在非凸优化问题中表现优秀。 实验结果证明,提出的检测方法在NSL-KDD数据集上的性能优于现有的一些方法,如RNN、DBN和IDABCNN,准确率分别提高了3.66%、4.93%和4.6%。特别是在检测U2R和R2L两类攻击时,相比于未使用采样算法的SDCAENN,检测精度提升了17.57%和3.28%,显示了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这项工作为IIoT的入侵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深度学习技术提高了检测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和防御能力,对于保障IIoT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