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舟山港发现新型致病溶藻弧菌:基因鉴定与毒力研究

0 下载量 1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301KB PDF 举报
宁波-舟山港致病性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的研究由王国庆、杨季芳和李武威三位学者合作完成,他们在2011年通过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发表了一篇首发论文。该研究的初衷是通过CHROMagar Vibrio和TCBS培养基在宁波-舟山港环境中分离出可能的病原菌,以便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和分析。 首先,他们成功分离出了一种具有溶血性质的革兰氏阴性菌株,经过鉴定确认为致病性溶藻弧菌。这一步骤涉及到了细菌鉴定分类的常规方法,即对菌株的形态、生理特征和生化反应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比较,确保其与已知的Vibrio alginolyticus类型相匹配。 其次,他们对分离得到的菌株LWW04106的16S rDNA序列进行了深入研究。测序结果显示,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长度为1483bp,与GenBank数据库中记录的溶藻弧菌的序列高度相似,达到99%的同源性。16S rDNA是细菌的标志性基因,这一结果提供了强有力的分子生物学证据,支持了菌株的身份确认。 进一步,研究人员利用PCR技术进行了特异性检测,发现菌株LWW04106携带了胶原酶蛋白基因、AspA、FlaA和fur等关键毒力相关基因。这些基因与细菌的致病性和侵袭能力密切相关,揭示了该菌株可能具备的潜在病理特性。 本研究不仅证实了宁波-舟山港存在致病性溶藻弧菌,还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基因鉴定,为后续的疾病预防、控制和生态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这项工作对于提升对港口环境微生物的认识,保障人类健康和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