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模型机设计与指令系统构建
需积分: 0 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4
收藏 1.54MB PPT 举报
"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讲义"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础构造和工作原理。设计题目是“模型机设计”,这要求学生通过设计、组装和调试一个简单的计算机模型来实现特定的功能。
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1. 掌握整机动态工作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在执行指令时的各个阶段,包括取指、译码、执行、数据传递等步骤。
2. 了解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微程序控制器利用预编译的微指令来实现指令系统的功能,这有助于理解控制器的内部工作机制。
3. 构建指令系统并组建模型机:学生需要设计一套指令集,包括但不限于8条指令,并基于这些指令构建一个可运行的模型机。
4. 编写和调试应用程序:在模型机上实现特定的功能,如计算两个一位十进制数的和、求一个两位十进制数的负值补码或统计输入数中的奇偶数个数。
设计内容和要求包括:
1. 设计指令系统:学生需要考虑指令的种类、寻址方式(如寄存器寻址、直接寻址、立即数寻址)以及指令编码格式。
2. 编写微程序:根据设计的指令系统,编写对应的微程序以实现指令的执行逻辑。
3. 实验接线:实际组装模型机,确保硬件连接正确,使得指令的执行和数据的流动能够顺畅进行。
4. 应用程序开发:编写满足设计要求的程序,并在模型机上进行调试,验证其功能正确性。
报告要求方面,学生需提交一份手写报告,内容应包括:
1. 设计目的:阐述设计模型机的目标和意义。
2. 器材清单:列出所使用的硬件设备。
3. 设计要求:详细说明设计模型机的具体规范和约束。
4. 模型机结构:描述模型机的整体架构,包括主要组成部分。
5. 指令编码:展示设计的指令系统编码方案。
6. 微程序:列出编写的微程序及其实现的功能。
7. 应用程序:提供实现特定功能的程序代码。
8. 接线图:绘制清晰的接线示意图,方便他人理解和复现。
9. 调试过程:记录程序调试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0. 结果分析:对设计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可能的优化方向。
11. 总结:总结整个设计过程,反思经验教训。
此外,EL-JY-Ⅱ组成原理实验仪被介绍,这是一个用于实验的平台,具有16位ALU、数据暂存器、寄存器堆、移位寄存器等功能模块,支持不同数据输入和输出设备的连接,便于学生进行模型机的设计和测试。学生需要熟悉该实验仪的布局和功能,以便于实现课程设计的要求。
214 浏览量
135 浏览量
2021-10-14 上传
101 浏览量
2009-06-22 上传
2024-05-12 上传
2022-11-14 上传
2010-12-14 上传

深井冰323
- 粉丝: 27
最新资源
- ASP.NET实现汉字转拼音功能教程
- ASP.NET基础电子商务网站源码解析
- MySQL v4.1中文参考手册:全面掌握SQL命令与数据库知识
- ASP网络版多用户记帐系统开发教程
- SSH框架示例项目进展及JAR包发布
- 冰雕健身法:探索冷塑身形的饮食之道
- 2008考研英语大纲词汇集锦:44页打印版详细介绍
- 使用WinSetupFromUSB-0.1.1轻松实现U盘安装操作系统
- 基于jQuery的带搜索功能的多选下拉框插件
- HP LJ1020打印机完整解决方案介绍
- 远程方法调用(RMI)入门教程指南
- ESRI GIS软件教程:数据处理与国土规划应用
- Java版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实现与信息文件化处理
- 深入理解LoadRunner中的关联函数
- Spacedrifter后端开发:从Spotify提取数据
- Java宾馆客房管理系统开发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