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网划分与三级IP地址结构详解

需积分: 0 2 下载量 10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3 收藏 284KB PPT 举报
"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中关于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的概念,特别是划分子网后的IP地址由两级变为三级的结构变化。" 在计算机网络中,IP地址最初设计为两级结构,即网络号(net-id)和主机号(host-id)。然而,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这样的设计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对于B类地址,虽然能够提供大量IP地址,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一个网络(如以太网)内的主机数量远低于地址所能容纳的数量。同时,如果为每个小规模网络申请单独的IP地址,会极大浪费IP资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1985年开始,IP地址引入了子网号字段,使得两级IP地址转变为三级结构:网络号、子网号(subnet-id)和主机号。这一过程被称为划分子网,是因特网的正式标准协议。通过划分子网,一个大的网络可以被划分为多个子网,每个子网有自己的子网号,但对外仍表现为一个单一的网络。 划分子网的基本思路是,外部网络在发送数据报给目标主机时,首先依据数据报的目的网络号找到对应的路由器。然后,该路由器会根据子网号将数据报转发到正确的子网,最终送达目的主机。这种方式有效地提高了网络管理和地址利用率。 划分子网操作的关键在于从主机号中借用一些位作为子网号,这样主机号的位数相应减少。例如,一个B类地址145.13.0.0在未划分子网时,所有与之相关的数据报都会送到同一个路由器。但在划分子网后,可以将其划分为多个子网,如145.13.3.0、145.13.7.0和145.13.21.0,这些子网对外仍显示为145.13.0.0这个单一网络,但内部可以通过子网号来区分不同的子网络。 在实际网络环境中,路由器(如R1、R2和R3)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根据目的网络号和子网号决定数据报的最终去向。通过这种方式,网络流量得到了更好的管理和调度,同时也节省了宝贵的IP地址资源。 划分子网之后,为了进一步优化地址管理和路由效率,还可以构造超网(supernetting),即将多个较小的子网聚合为一个更大的逻辑网络,以减少路由表中的条目,提高路由效率。这种方法在大型网络中尤为常见,有助于维持网络的稳定性和性能。 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是网络管理员在面对大规模网络时,提高网络效率、优化地址分配、简化管理的有效手段。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概念,对于理解和构建复杂网络环境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