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大学与TISC合作:Modelica-CFD联合仿真提升太阳能热水器系统效率
16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8
收藏 546KB PDF 举报
本研究聚焦于"基于Modelica和CFD的能源供给系统建模与联合仿真",由柏林大学的Manuel Ljubijankic教授及其团队与TLK热电公司(TISC厂商)合作进行。他们利用TISC仿真环境,实现了对一维和三维热流体模型的联合仿真,目标是优化太阳能热水器系统的性能评估。
首先,为了建立基准,研究者使用Dymola软件构建了一维太阳能热水器系统模型,包括精确到1米的管路长度和10个水平温度区段的储水罐。Dymola的热流体库和ANSYS CFD软件被整合在一起,构建了完整的系统模型,并在TISC环境中进行联合仿真。
三维模型的建模要求着重于离散精度、运算速度和接口选择,接口位置设在流动状态稳定的地方,例如储水罐连接管路长度为0.275米。在联合仿真过程中,除了三维储水罐模型,其余系统模型被复用,以提高效率。
实施效果部分,通过对比一维Dymola模型(使用Dymola 7.4和Dassl求解器,容差1e-4,计算一天温度变化约几十秒)和三维模型(采用4核并行CFD和单核Dymola模型,总时间约为50小时)的计算时间,可以看出联合仿真显著增加了计算时间。然而,两者在功率曲线、太阳能收集器温度变化以及控制器行为上保持了大致一致的趋势。
显著的差异在于午后太阳辐射减弱时,由于一维模型忽略了动量效应和空间尺度,导致在下午16时之后,一维模型的温度下降更为剧烈,而三维模型则反应相对平缓。具体表现为,一维模型的入口温度在日落后下降明显,而三维模型仅表现出轻微变化。这种差异反映了三维模型在捕捉实际物理过程中的复杂性。
最后,论文展示了两个模型中储水罐进出口温度和内部水平面温度的变化,以及泵流量随控制器行为的变化,这些数据提供了深入理解系统动态响应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比分析,研究者揭示了模型简化对系统性能预测的影响,这对于实际能源供给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0-02-27 上传
2024-10-26 上传
2024-10-27 上传
2023-09-06 上传
2024-10-26 上传
2023-09-18 上传
2023-04-04 上传
2023-11-21 上传
weixin_38659805
- 粉丝: 6
- 资源: 914
最新资源
- IEEE 14总线系统Simulink模型开发指南与案例研究
- STLinkV2.J16.S4固件更新与应用指南
- Java并发处理的实用示例分析
- Linux下简化部署与日志查看的Shell脚本工具
- Maven增量编译技术详解及应用示例
- MyEclipse 2021.5.24a最新版本发布
- Indore探索前端代码库使用指南与开发环境搭建
-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PPT课件第六版康华光
- MySQL 8.0.25版本可视化安装包详细介绍
- 易语言实现主流搜索引擎快速集成
- 使用asyncio-sse包装器实现服务器事件推送简易指南
- Java高级开发工程师面试要点总结
- R语言项目ClearningData-Proj1的数据处理
- VFP成本费用计算系统源码及论文全面解析
- Qt5与C++打造书籍管理系统教程
- React 应用入门:开发、测试及生产部署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