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算法详解:从层次到K均值
需积分: 12 14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9
收藏 58KB PDF 举报
"这篇资料主要介绍了十大聚类算法中的几种方法,并提到了聚类在文档检索中的应用,包括向量空间模型的基本概念。"
聚类算法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用于将数据集中的对象根据其相似性分成不同的组,即聚类。聚类的目标是使同一组内的对象尽可能相似,而不同组间的对象尽可能不相似。在十大算法中,聚类算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1. 分层次聚类法(最短距离法):这种方法通过不断合并最近的样本或类来构建聚类树。初始时,每个样本都是一个独立的类,然后每次迭代中找到距离最近的两个类并合并,直到满足预设的类别数量K或者达到特定的合并标准。
2. K平均聚类法:这是一种迭代方法,首先随机选择K个样本作为初始聚类中心,然后将所有其他样本分配到最近的聚类中心,接着更新聚类中心为该类内所有样本的均值,重复这个过程直到聚类中心不再显著变化。
3. ISODATA(迭代自组织数据分类)聚类法:这是一种迭代的聚类算法,结合了分层聚类和K平均聚类的特点。它通过不断调整类别的边界和样本的分配,使得类内部的样本相似度增加,类之间的差异增大。
向量空间模型是信息检索领域常用的一种表示文档和查询的方法。在该模型中,每个文档和查询被转换为一个向量,向量的维度对应于词汇表中的单词,向量的每个元素表示对应单词的重要性或频率。通过计算查询向量和文档向量之间的相似度(如余弦相似度),可以找到与查询最相关的文档。
在实际应用中,聚类算法常用于数据分析、市场细分、文档分类、图像识别等领域。例如,在文档检索中,聚类可以帮助用户缩小搜索范围,先根据聚类结果找到相关的文档簇,再在簇内进行精细化的检索。
总结来说,聚类算法是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通过不同的策略和距离度量来划分数据。向量空间模型则提供了将文本信息转化为数值表示的方式,便于进行相似性比较和聚类分析。在选择聚类算法时,需要考虑数据的特性和应用场景,以及是否需要预先设定类别数量等参数。
2017-09-28 上传
2024-08-07 上传
2021-01-07 上传
2024-04-10 上传
2023-04-24 上传
2023-05-04 上传
无脚鸟拼命飞
- 粉丝: 17
- 资源: 3
最新资源
- 构建基于Django和Stripe的SaaS应用教程
- Symfony2框架打造的RESTful问答系统icare-server
- 蓝桥杯Python试题解析与答案题库
- Go语言实现NWA到WAV文件格式转换工具
- 基于Django的医患管理系统应用
- Jenkins工作流插件开发指南:支持Workflow Python模块
- Java红酒网站项目源码解析与系统开源介绍
- Underworld Exporter资产定义文件详解
- Java版Crash Bandicoot资源库:逆向工程与源码分享
- Spring Boot Starter 自动IP计数功能实现指南
- 我的世界牛顿物理学模组深入解析
- STM32单片机工程创建详解与模板应用
- GDG堪萨斯城代码实验室:离子与火力基地示例应用
- Android Capstone项目:实现Potlatch服务器与OAuth2.0认证
- Cbit类:简化计算封装与异步任务处理
- Java8兼容的FullContact API Java客户端库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