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种异基因移植:直接与间接识别途径的供体抗原差异
2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478KB PDF 举报
"同种异基因移植后直接和间接识别途径中的供体抗原差异性研究"
在同种异基因移植过程中,供体抗原的识别是导致移植排斥反应的关键环节。这项研究由蔡端和姚宇锋等人进行,旨在探究移植后直接和间接识别途径中的供体抗原差异。他们通过构建体外模型来模拟这两种识别途径,并运用B7反义肽来封闭树突状细胞(DC)表面的B7分子,以此诱导出受体耐受性的T细胞。
直接识别途径是指受体的T细胞直接与供体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如DC相互作用,识别其表面的同种异型抗原。而间接识别途径则涉及受体自身的APC捕获并呈递供体的抗原,进而激活受体T细胞。这两类识别途径在免疫反应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研究者发现,通过阻断直接识别途径中的共刺激通路,产生的耐受性T细胞对间接途径呈递的供体抗原表现出高反应性。相反,阻断间接途径的共刺激通路,则耐受性T细胞对直接途径的供体抗原有高反应性。这表明两种识别途径中激活的T细胞克隆群和识别的抗原表位存在差异。
这项工作受到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对于理解移植免疫反应机制以及开发新型免疫抑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研究主要通过使用未成熟的DC来诱导对直接或间接识别途径的低反应性,但本研究更深入地探讨了两者间的区别,为优化移植策略提供了新的见解。
直接和间接识别途径的差异对于移植免疫学的理解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决定了免疫系统的反应方式和强度。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设计出更有效的免疫抑制策略,减少急性排异和慢性排异的发生,从而提高移植成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这也可能对开发个体化免疫疗法和靶向特定识别途径的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蔡端和姚宇锋等人的研究揭示了同种异基因移植后直接和间接识别途径中供体抗原的不同特性,为临床移植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有望推动移植医学的进步。
2021-09-14 上传
2021-09-16 上传
2021-08-06 上传
2021-11-29 上传
2021-09-16 上传
2022-02-16 上传
2022-05-24 上传
2021-09-23 上传
2021-09-30 上传
weixin_38719578
- 粉丝: 6
- 资源: 928
最新资源
- Angular程序高效加载与展示海量Excel数据技巧
- Argos客户端开发流程及Vue配置指南
- 基于源码的PHP Webshell审查工具介绍
- Mina任务部署Rpush教程与实践指南
- 密歇根大学主题新标签页壁纸与多功能扩展
- Golang编程入门:基础代码学习教程
- Aplysia吸引子分析MATLAB代码套件解读
- 程序性竞争问题解决实践指南
- lyra: Rust语言实现的特征提取POC功能
- Chrome扩展:NBA全明星新标签壁纸
- 探索通用Lisp用户空间文件系统clufs_0.7
- dheap: Haxe实现的高效D-ary堆算法
- 利用BladeRF实现简易VNA频率响应分析工具
- 深度解析Amazon SQS在C#中的应用实践
- 正义联盟计划管理系统:udemy-heroes-demo-09
- JavaScript语法jsonpointer替代实现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