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器层次结构与地址分配:从主存到高速缓存

需积分: 50 1 下载量 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4 收藏 1.33MB PPT 举报
本章节主要探讨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存储子系统,特别是存储器的地址分配和片选译码技术。在设计存储系统时,关键在于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存储类型,如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并合理地划分存储区域。对于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如SDRAM和DDRAM,需要关注行选信号RAS和列选信号CAS的产生,以及刷新控制等细节。 存储器子系统的层次结构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为了满足计算机对速度和容量的需求,存储器被组织成多层次结构,包括主存、高速缓存(Cache)、辅存(外存)。这种结构旨在解决存储系统容量、速度和价格之间的平衡问题: 1. **主存(内存)**:作为CPU直接访问的快速存储,它用于存放正在执行的程序和数据。随着技术进步,主存的速度从微秒级提升到现在的亚纳秒级别,容量也从几千字节扩展到数十GB甚至数百GB。常见的主存类型有DRAM和只读存储器,如SDRAM、DDRAM等。 2. **高速缓存**:位于CPU和主存之间,用于暂时存储CPU短期内频繁访问的数据,以提高访问速度。高速缓存的容量较小,速度远超主存,但价格较高。现代处理器通常内置高速缓存,由硬件自动管理。 3. **辅存(外存)**:主要用于长期存储大量需要离线保存的数据,速度较慢,但容量巨大且成本较低。辅存通常通过磁盘、磁带、光盘或U盘等形式提供,可以形成多层次的存储结构,如二级外存。 4. **存储层次设计**:通过多级存储层次,如二级存储器系统(主存-辅存)和三级存储器系统(Cache-主存-辅存),可以在速度、容量和成本之间取得最佳平衡。在三级存储系统中,每一层都有特定的性能特点和角色。 理解存储器地址分配和片选译码,以及如何在存储系统中有效地利用这些组件,对于确保计算机系统高效运行至关重要。此外,了解存储器的刷新控制机制,如SDRAM的时钟信号提供,也是设计和优化存储子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