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构建ER模型详解

需积分: 16 2 下载量 11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2 收藏 253KB PPT 举报
"数据库原理一复习、习题分析——建立ER模型的步骤" 在学习数据库原理时,建立实体关系(ER)模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设计阶段。以下是对标题和描述中涉及的知识点的详细说明: 1. **ER模型的构建步骤**: - **确定实体类型**:首先,我们需要识别出系统中主要的对象或实体,如人员、部门、产品等,这些实体是系统中具有独立意义的信息单元。 - **确定联系类型**:接着,分析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员工可以隶属于一个部门,产品可以被多个客户购买,这些关系即为联系类型。 - **绘制ER图**:将实体和联系用图形方式表示出来,通常用矩形代表实体,用菱形表示联系,用线连接实体和联系。 - **确定属性**:接着为每个实体和联系定义其具有的属性,属性是描述实体或联系的详细信息,比如员工有姓名、工号,部门有名称、负责人等。 - **确定实体键**:在实体的属性中,选择能唯一标识一个实体实例的属性作为键,通常用下划线标注。 2. **ER模型的扩充**: - ER模型可以通过添加更丰富的信息来增强其表达能力,例如,添加属性的约束条件,定义联系的多重性(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以及指定属性是否可选等。 - 多元联系:除了简单的二元联系,如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还有可能存在更复杂的多元联系,比如三元联系,如收银员、商品和顾客之间的交易关系。 - 联系的元数:表示参与一个联系的实体集的数量。例如,一对一(1:1)、一对多(1:n)、多对多(m:n)联系。 - 关键码:在逻辑设计中,关键码是能唯一标识一个记录的属性组合,它在ER模型中通常通过下划线标记。 3. **数据库系统结构**: - 数据描述的不同阶段:概念设计(实体、属性、实体集)、逻辑设计(记录、字段、文件、关键码)和物理设计(位、字节、字、块、桶、卷),它们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数据抽象。 - 数据独立性:逻辑数据独立性和物理数据独立性保证了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实现之间解耦,即使数据库结构改变,应用也能正常运行。 - 数据控制功能:包括并发控制、恢复、完整性和安全性,这些都是保证数据库正确运行的关键组件。 4. **数据模型**: - 概念数据模型:如ER模型,强调语义表达,独立于具体的计算机系统。 - 逻辑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直接对应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与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紧密相关。 这些知识点是理解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基础,通过建立ER模型,可以有效地将现实世界的信息结构转化为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进而进行物理设计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