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链表操作实践:创建与合并

需积分: 18 6 下载量 11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31 收藏 89KB DOC 举报
"这篇实验报告主要探讨了线性链表的创建与合并操作,通过C++编程语言实现。实验者娄云庭在指导教师乐千桤的指导下,使用VC++6.0开发环境,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上进行了个人实验。实验内容包括创建链表、输出链表以及合并两个链表。报告提供了链表类的定义、主函数和子函数的概要,以及测试数据和实验结果。" 在数据结构中,线性链表是一种重要的非顺序存储结构,它由一系列元素组成,每个元素称为节点,包含数据域和指针域。节点的数据域存储实际数据,而指针域则指向下一个节点。线性链表的创建通常涉及到定义节点结构、分配内存以及连接节点。 在本实验中,类`link`被定义来表示链表节点,它有两个数据成员:`element`用于存储节点值,`next`是一个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类提供了构造函数,用于初始化节点值和下一个节点的指针。`creat()`函数用于创建链表,可能是通过输入数据或随机生成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插入到链表中。`printlist()`函数负责输出链表的所有元素,这通常是通过遍历链表并打印每个节点的值来完成的。`comb()`函数实现了两个链表的合并,它会将第二个链表接在第一个链表的末尾,形成一个新的链表。 测试数据`la=2356`和`lb=4578`分别代表两个链表的元素序列,实验结果显示,合并后的链表为`2.3.4.5.6.7.8`,这表明合并操作成功地将两个链表串联在一起,保持原有的顺序。 源程序清单中提到的`insertNode()`函数是用于向链表中插入节点的,但具体的实现细节没有给出。通常,这个函数会接受一个头节点指针和一个要插入的值,然后找到正确的位置将新节点插入,确保链表的正确链接。 这个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链表的结构和操作,特别是链表的创建、输出和合并等基本操作,这些都是数据结构和算法分析的基础。通过编写和运行代码,学生可以直观地体验到链表操作的逻辑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