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制导翻译:生成三地址代码与属性文法详解

需积分: 36 11 下载量 18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671KB PPT 举报
生成三地址代码的语义子程序是编译原理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编译过程中的语法制导翻译方法。这种方法在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之后进行,目的是对源代码进行深入的语义分析,生成中间代码,以便后续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在第八章中,学习者将探讨以下关键知识点: 1. **语法制导翻译**:这是基于语法分析过程中,针对每个产生式关联的语义子程序(或语义规则描述的动作),实时进行代码生成的过程。它强调了在解析结构的同时进行即时翻译,而非等到整个语法树构建完毕。 2. **本章主要内容**: - 属性文法:一种用于描述程序设计语言语义的工具,通过为文法的产生式附加属性来实现语义的处理,这些属性反映了程序元素的特征。 - 中间代码生成:涉及不同类型的代码,如赋值语句、布尔表达式的翻译,以及控制语句(如if、while、for和break等)和说明语句的处理,这些都旨在确保代码的正确性和可执行性。 3. **静态语义处理**: - 类型检查:确保变量、函数参数和返回值的类型符合预期。 - 控制流检查:验证控制转移的合法性,如break语句在适当范围内使用。 - 一致性检查:确保对象定义的一致性,如标识符在同一作用域中的唯一性,case语句标号的唯一性和枚举类型元素的唯一性。 - 相关名字检查:确保语言结构中同名元素的配对正确,如Ada语言中的循环和程序块的名称匹配。 4. **属性文法的应用**: - 属性文法由Knuth在1968年提出,它扩展了上下文无关文法的概念,为每个符号(终结符和非终结符)分配属性,这些属性反映了符号在语义上的特性,使得语义处理过程更加直观和系统化。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学生应该掌握语法制导翻译的基本思想,理解如何设计和实施属性文法,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工具生成有效的中间代码,为最终生成可执行目标代码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