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FP数据库发展史与基本概念梳理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7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3 收藏 1.35MB PPT 举报
本讲义主要涵盖了VFP数据库的发展历程以及数据库系统中的核心概念。首先,它从数据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阶段出发,讲述了: 1. 手工管理阶段(约50年代初至中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数据与程序紧密绑定,数据不长期保存,且缺乏专门的数据管理软件。数据管理主要依赖于应用软件,数据冗余高且分散。 2. 文件管理阶段(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中期):引入了程序与数据分离的概念,通过顺序文件和随机文件管理数据,但数据冗余、不独立和缺乏集中统一管理的问题依然存在。 3. 数据库管理阶段(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数据库技术兴起,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出现,用于高效管理和访问大量数据,标志着数据管理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4.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阶段(80年代起):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实现逻辑上的统一和地域上的分布,大型数据库系统如SYBASE和ORACLE开始广泛应用。 在数据库系统中,两个关键概念被深入讨论: 1. 数据(Data):指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符号,包括数值、文字、图形等多种形式,可以被计算机处理。数据经过加工后成为有价值的信息。 2. 信息(Information):数据经过处理后的结果,对特定个体具有实际意义或潜在价值。信息强调的是其对决策或行为的影响,而非原始数据本身。 讲义还强调了数据与信息之间的关系,指出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其性质相对稳定,不受存储介质影响,而数据的性质则会随着存储方式改变。此外,信息的实用性和主观性使得同样的数据对不同人可能是不同的信息或者数据。 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数据库技术的历史演变及其核心概念至关重要,有助于学习者掌握数据库系统的设计、管理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