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雷达抗干扰技术与度量标准解析

需积分: 10 13 下载量 18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0-27 1 收藏 209KB PDF 举报
"雷达抗干扰技术研究---梁向如" 雷达抗干扰技术是现代战争中确保雷达系统效能的关键,因为电子干扰(ECM)环境日益复杂,严重威胁雷达系统的生存及功能发挥。电子干扰分为天然和人为两类,人为干扰又细分为有源(如瞄准式、阻塞式、扫频式干扰)和无源(如假目标、雷达陷阱)。针对这些干扰,雷达抗干扰技术主要包括电子抗干扰措施和战术抗干扰措施。 电子抗干扰措施分为两个方面:防止干扰进入接收机或减少其影响,以及在干扰已进入的情况下,利用目标回波和干扰的差异来提取目标信息。这些技术涉及雷达的各个子系统,如天线、发射机、接收机和信号处理机。 1. 天线相关的抗干扰技术:包括旁瓣对消和旁瓣消隐,目的是降低天线辐射的非主瓣能量,减少干扰从旁瓣进入的可能性,同时提升天线方向图的选择性,使雷达能更准确地定位和跟踪目标。 2. 发射机的抗干扰技术:采用复杂调制信号,如频率捷变和相位编码,可以增加干扰的检测难度,同时提高雷达的生存能力。 3. 接收机的抗干扰技术:“宽-限-窄”电路设计用于滤除宽带干扰,而基于信号已知参数的信号选择法则通过识别和跟踪目标信号特征来抑制干扰。 4. 信号处理机的抗干扰策略:脉冲前沿跟踪技术利用目标回波的特定时间特性来区分干扰,而常见的信号处理技术,如自适应均衡、干扰抵消和空间或频率域的滤波,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抗干扰性能。 雷达抗干扰的评估指标包括压制系数、抗干扰因子、雷达相对自卫距离和抗欺骗性干扰概率。这些度量标准用于量化雷达在对抗不同类型的干扰时的能力。 1. 压制系数:衡量雷达能否在压制性干扰下保持有效工作。 2. 抗干扰因子:表示雷达在干扰环境下仍能探测目标的能力。 3. 雷达相对自卫距离:雷达在干扰下仍能探测到自身并采取应对措施的安全距离。 4. 抗欺骗性干扰概率:雷达识别并避免被欺骗干扰误导的概率。 雷达抗干扰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领域,涉及到多个层面的技术手段,旨在确保雷达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中保持高效运行,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探测和跟踪。随着电子对抗技术的不断发展,雷达抗干扰的研究将持续深入,以应对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