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式忆阻交叉阵列:高存储容量解决方案

0 下载量 18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6 收藏 308KB PDF 举报
"一种具有高存储容量的交互式忆阻交叉阵列,旨在解决忆阻存储阵列中的漏电流问题,提高存储效率和容量。该方法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和自适应读操作策略,有效管理漏电流路径,以适应大规模存储阵列的需求。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的支持,并由李薇和樊金荣发表在《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2017年第17卷第9期上。" 忆阻器,作为继电阻、电容、电感后的第四种基本电路元件,由Chua在1971年提出,但直到2008年Strukov等人揭示其实际工作原理后才引起广泛关注。忆阻器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记忆通过自身的电荷历史,从而在存储应用中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忆阻存储阵列在实际应用中面临两大挑战:漏电流和路径问题。 漏电流是指在非活动状态下,存储单元内部电子的自发流动,这会导致能量损失并可能影响数据的稳定性。随着存储阵列容量的增加,这个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因为更大的阵列意味着更多的漏电流路径。传统的解决方案往往难以应对这种复杂情况。 针对这一问题,李薇和樊金荣提出了一种新的交互式忆阻交叉阵列设计。他们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即电流只能在一个方向上流动,来限制和管理漏电流路径。这种方法可以防止不必要的电流流动,从而减少能量损耗,提高存储效率。同时,他们引入了自适应读操作策略,这是一种智能的访问方法,可以根据阵列的状态动态调整读取过程,以减少对存储单元的影响,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通过实验仿真,该交互式忆阻交叉阵列在减少控制纳米线数量的同时,显著提高了阵列的存储容量。这意味着可以在更小的物理空间内存储更多数据,这对于实现高密度、高性能的存储系统至关重要。此外,由于有效地解决了漏电流问题,该阵列在长时间运行下仍能保持稳定的数据存储性能。 这项研究为忆阻存储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构建高存储容量且低功耗的未来存储系统开辟了道路。忆阻交叉阵列的应用可能涵盖从数据中心的大规模数据存储到移动设备的高效内存,对整个IT行业具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