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均值聚类在遥感图像非监督分类中的应用

需积分: 10 3 下载量 2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6 收藏 632KB PDF 举报
"非监督分类,K均值聚类,遥感图像自动识别,模式识别,特征空间,概率密度函数,遥感影像分类" 在遥感图像处理领域,非监督分类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它不同于监督分类,后者依赖于已知的训练样本标签。非监督分类,又称为聚类分析,是一种数据驱动的方法,它在没有预先设定类别信息的情况下,通过对数据集中的样本进行分析,自动发现数据的内在结构和相似性,将相似的数据归为一类,形成所谓的“聚类”或“自然”组织。 在非监督分类中,聚类算法是核心。这些算法的目标是通过度量样本间的相似性或距离,将样本分配到不同的组或类别中。K均值聚类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非监督学习方法,尤其在遥感图像分析中。该方法假设存在固定数量的类别(K值),并试图找到使得所有样本到其所属类别中心的平方和最小的分类方案。在这个过程中,类别中心不断地更新,直到聚类不再发生变化或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 遥感图像的计算机分类是模式识别技术在遥感领域的实践应用。它涉及对图像上的信息进行属性识别和分类,以便识别和提取地物信息。模式识别的基本流程包括特征提取、特征选择和分类。在遥感图像中,特征可能包括颜色、纹理、形状等,它们被定义在一个特征空间中,通过比较这些特征来区分不同的地物类型。 统计模式识别方法通常利用概率论和统计学的概念,如概率密度函数和后验概率来进行分类。聚类分析法,如K均值,利用的是样本之间的“相似性”,通过计算样本到类中心的距离进行分类。这种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暗含了概率分布的观念,因为靠近期望值的点在概率密度函数中往往有更高的概率。 在实际应用中,非监督分类的一个关键步骤是确定合适的聚类数量。这通常需要用户根据领域知识或使用专门的算法(如肘部法则或轮廓系数)来预估。不同的聚类算法可能会对同一数据集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因此选择合适的算法和评估方法对于获得高质量的分类结果至关重要。 非监督分类,特别是K均值聚类,是遥感图像自动识别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无须先验信息就能理解复杂遥感数据的结构,从而实现对地球表面特征的有效提取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