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30年对流层与整层臭氧气候变化分析

需积分: 11 1 下载量 3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514KB PDF 举报
"中国近30 a臭氧气候场特征 (2011年)" 这篇论文主要探讨了中国近三十年来臭氧气候场的变化情况,基于1979年至2005年的TOMS(Total Ozone Mapping Spectrometer)卫星观测数据以及2006年至2007年的OMI(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卫星观测资料。研究的重点是对流层臭氧含量(Tropospheric Ozone Residue, TOR)和整层臭氧含量(Total Ozone, TO)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中国的对流层臭氧柱含量多年平均值为35.89DU( Dobson Unit,杜布森单位,用来衡量大气中臭氧的量)。在地理分布上,东中部地区的对流层臭氧含量高于西部,四川东部和重庆西部显示出极高值,而青藏高原则为极低值区。对流层臭氧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夏季平均值最高,冬季最低,春季略高于秋季。 在臭氧总量方面,中国地区的多年平均值为298.61DU。其分布与纬度相关,呈现自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增大的趋势,青藏高原依旧表现为极低值区。在季节变化上,春季的臭氧总量平均值最高,秋季最低。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臭氧序列的变化,论文采用了二项式加权平均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以及小波分析法。对南方典型城市广州的对流层臭氧序列进行分析后,结果显示在1979年至2007年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时间变率为0.38DU/(10a),并且在1997年发生了突变。同时,广州地区的对流层臭氧还显示出1年和2年的显著周期。 至于臭氧总量,研究指出在相同时间段内呈现下降趋势,变化率为-2.1DU/(10a),TO在1993年发生了突变,并且有显著的2年周期。这些发现揭示了中国地区臭氧层动态变化的复杂性和区域差异性,对于理解和预测未来的臭氧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环境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