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腐蚀法制备超细钨丝:直径连续减小与表征

0 下载量 11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413KB PDF 举报
"电解腐蚀制备直径连续减小的超细钨丝及其表征,高雪琪,徐健等人通过电解腐蚀方法在NaOH-Na2CO3-KClO3体系中制得了直径逐渐减小的超细钨丝,研究了电化学行为和腐蚀机理。" 本文详细探讨了一种利用电解腐蚀技术制造超细钨丝的新方法。研究人员选取了特定的电解液配方,即NaOH-Na2CO3-KClO3体系,以此对钨丝进行电解腐蚀处理,旨在获得直径连续减小的超细钨丝。实验中,采用钨丝作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配合饱和甘汞电极形成三电极体系,确保了腐蚀过程的稳定进行。 实验设计中,他们创新性地使用了梯形桶状阴极,这种设计能使得钨丝在腐蚀过程中,自上而下的电流密度逐渐降低,从而实现直径的连续减小。腐蚀完成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观察,证实了所制得的超细钨丝直径从4μm平滑地递减到1.3μm,且表面光滑平整,显示出这种方法在制备具有梯度直径分布钨丝方面的潜力。 此外,研究者运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来探究钨丝在不同浓度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在30℃条件下,通过对比不同浓度的电解液,初步确定了最佳的电解液浓度组合为0.5mol/L的NaOH、0.6mol/L的Na2CO3和0.2mol/L的KClO3。通过对阻抗图谱的分析,他们深入讨论了腐蚀过程的机理,这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制备工艺和理解腐蚀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 关键词涵盖电化学腐蚀、超细钨丝、电化学性能以及扫描电镜技术,表明该研究不仅关注超细钨丝的制备,还涉及了其电化学性质的评估和微观结构的表征。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纳米材料科学、电化学工程以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高性能电子设备和精密仪器中可能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超细钨丝制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