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eans划分聚类算法详解:无监督下的数据紧密团

需积分: 34 4 下载量 13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882KB PPT 举报
聚类分析是一种数据分析方法,用于将数据对象集合(簇)划分为多个具有相似特性的子集,同时确保不同簇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大。这种无监督学习技术允许我们在没有预先定义类别的情况下自动发现数据的内在结构。 簇(Cluster)是聚类分析的核心概念,它是数据对象的一个集合,这些对象共享某些共同特征。聚类的目标是将数据分组成几个互相独立、内部紧密相连的群体。聚类分析的三个关键原则包括: 1. 同质性:同一簇内的对象应该彼此相似。 2. 簇间差异:不同簇的对象之间应当有显著的差异。 3. 无监督:聚类过程无需事先知道数据的类别标签。 划分方法是聚类的一种常见策略,如k-means算法。k-means是基于距离的典型算法,它假设数据点的相似度可以通过欧几里得距离或其他度量来衡量。该算法的工作流程包括: - 初始化:随机选择k个中心点作为初始簇的代表; - 分配:每个数据点分配到与其最近的中心点所在的簇; - 更新:重新计算每个簇的中心点(通常是簇内所有点的平均值); - 重复步骤2和3,直至簇不再发生变化,达到收敛。 k-means的优点包括: - 高效性:时间复杂度为O(tkn),t表示迭代次数,对于大规模数据集,如果k和t较小,算法执行速度较快。 - 局部最优解:算法通常会收敛到局部最优解,而非全局最优。 然而,k-means也有局限性: - 对于数值属性有效:k-means只适用于处理数值型数据,无法处理类别型或文本数据。 - 需要预设k值:在开始前必须指定要生成的簇的数量k,这可能需要领域知识或尝试不同的k值。 除了k-means,还有其他聚类方法,如层次聚类(如层次聚类法、凝聚法和分裂法)、基于密度的方法(如DBSCAN)和基于网格的方法(如STING)。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数据特性。 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中的重要工具,它能帮助我们理解数据的内在结构,为后续的数据挖掘和决策提供基础。然而,选择合适的聚类方法时,需要考虑数据的特性和分析目标,以及算法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