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 Class 1 Gen 2标签技术详解:结构、指令与状态

"EPC_class_1_GEN_2标签结构与指令.pdf"
EPC Class 1 Generation 2(EPC Gen 2)是RFID(无线频率识别)领域的一个标准,它定义了电子标签(Tag)和读写器(Reader)之间的通信协议。这份文档详细阐述了EPC Gen 2标签的结构以及相关的指令集。
首先,EPC Gen 2标签内存被划分为四个独立的存储区域:Reserved、EPC、TID和User。这些区域各有其特定的用途:
1. Reserved区:这部分内存用于存储Kill Password和Access Password。Kill Password用于永久禁用标签,而Access Password则用于保护标签的其他区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
2. EPC区:电子产品代码(EPC)区域存储的是标签的唯一标识,通常包含制造商信息和产品序列号,用于追踪物品的身份。
3. TID区:标签识别号(TID)区存储的是每个标签特有的识别号码,确保每个标签的独特性。
4. User区:用户区允许使用者自定义存储数据,根据需求存储额外的信息或应用特定的指令。
其次,EPC Gen 2标签在接收到连续波照射后会经历一系列状态变化,包括Ready、Arbitrate、Reply、Acknowledged、Open、Secured和Killed。这些状态决定了标签对不同命令的响应能力,例如Ready状态的标签可以响应命令,而Killed状态的标签则无法再被激活。
- Ready状态:标签上电后的初始状态,准备响应命令。
- Arbitrate状态:等待响应Query命令,用于多标签环境中的冲突仲裁。
- Reply状态:发送EPC号码。
- Acknowledged状态:回应Req_RN命令。
- Open状态:AccessPassword非零时,允许读写操作。
- Secured状态:已知AccessPassword,可进行读写和锁定操作。
- Killed状态:标签被永久禁用,不再响应任何命令。
最后,EPC Gen 2的指令集分为四个类别:Mandatory、Optional、Proprietary和Custom。Mandatory指令是必须支持的基本命令,如Query和Read;Optional指令是可选的,提供额外功能;Proprietary指令属于特定厂商的私有扩展;而Custom指令则允许开发者创建自定义的通信协议,以满足特殊应用场景的需求。
理解EPC Gen 2标签的结构和指令对于开发、部署以及维护RFID系统至关重要,它有助于确保数据安全、提高读取效率并实现高效的物品跟踪和管理。
2022-09-21 上传
158 浏览量
148 浏览量
135 浏览量
2025-01-23 上传
222 浏览量
214 浏览量
2025-03-25 上传

luolf
- 粉丝: 0

最新资源
- LambdaProbe:Tomcat监控汉化工具包下载
- 全面仓库管理系统的VC源代码解析与实践
- Java实现邮件及附件发送教程与测试记录
- 清爽蓝色曲线设计PPT模板免费下载
- 《数据库原理及技术》期末试题解析与复习指南
- 软件设计师考试真题解析2004-2010
- ST-LINK驱动Win7/Win10兼容版下载与安装说明
- 基于JSP与Access的简易网络论坛实现
- 生气汤绘本故事PPT模板:儿童情绪管理教学工具
- Extjs4新手快速入门指南
- 掌握iOS开发:13种常用滤镜效果实现技巧
- Android斗地主游戏设计与开发毕业作品
- Python villoc堆操作的可视化工具解析
- Linux下gcc与make使用技巧中文手册
- NCViewer4.4汉化版:功能强大刀路查看与分析工具
- Fiddler2网络分析工具:HTTP请求与响应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