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Pb碰撞中(反)He椭圆流的测量:质量排序与模型对比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5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976KB PDF 举报
在《物理快报B》(PhysicsLettersB)的最新文章中,标题为"在Pb-Pb碰撞中(反)He椭圆流的测量",研究人员使用ALICE合作组织的数据,对在5.02 TeV质心能量下的铅-铅(Pb-Pb)碰撞进行了深入研究。实验关注的是(反)氦-3($^3$He)的椭圆流(v2),这是对粒子在非均匀高压环境中流体动力学行为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在低的横向动量(pT)范围内。 研究采用事件平面分析方法,分别对0-20%,20-40%,和40-60%的碰撞中心性进行了测量,并将结果与同能量下的π(π子)、K(kaon)和p(proton)的椭圆流进行了对比。实验观察到在低pT下,(反)氦-3展现出明显的质量排序,符合相对论流体力学的预测,即随着粒子质量增加,其椭圆流系数v2减小。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反)氦-3在低pT时,其v2与构成其的夸克数量的比例关系并未遵循预期的尺度关系,这与之前在LHC能量下已观察到的其他已标识粒子和氘(D)的情况一致。这表明氦-3的独特性质可能反映了更深层次的量子色动力学(QCD)效应。 在模型解析方面,Blast-Wave模型未能准确预测(反)氦-3的椭圆流,而基于核子缩放的简单融合模型则给出了过高的估计。相比之下,一项使用带有AMPT初始条件的iEBE-VISHNU混合模型的复杂聚结模型,更好地描绘了0-20%和20-40%中心度级别的(反)氦-3椭圆流特性。这项工作对于理解QCD在极端条件下的非平衡现象以及核物质的微观结构提供了关键数据,有助于推动高能物理领域理论的发展和实验验证。 这项研究深化了我们对强相互作用在极高能重离子碰撞中的理解,特别是对于不同粒子种类如何响应极热、极致密状态下的动态过程的理解。它不仅验证了已有的理论预测,也为未来探索更精细的流体动力学模型和新的QCD现象提供了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