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蔗茅与热带种杂交F1群体农艺性状遗传分析
需积分: 9 18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665KB PDF 举报
"甘蔗野生种滇蔗茅种质创新利用研究?Ⅱ.滇蔗茅F1群体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2012年)"
这篇论文详细探讨了甘蔗野生种滇蔗茅(Erianthus rockii)与热带种路打士(Saccharum officinarum)之间的属间远缘杂交F1群体的农艺性状遗传特性。研究选择了62个无性系作为对象,分析了包括单茎重、株高、茎径、有效茎、节间长度以及小区产量在内的六个关键性状。
首先,研究发现这些性状的分布频率接近正态分布,显示出良好的遗传基础。其中,单茎重、株高、茎径和节间长度在F1群体中呈现双向超亲分离现象,意味着这些性状的变异程度超过了亲本。有效茎的平均表型值超过了母本滇蔗茅,而小区产量则低于母本,这表明在杂交过程中,不同性状的遗传表现可能存在互补或拮抗效应。
进一步的分析揭示了性状间的相关性和对小区产量的影响。有效茎与小区产量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解释了小区产量48.9%的变异信息,显示有效茎数量对于提高产量的重要性。节间长度与小区产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虽然影响较小,但仍然解释了3.4%的变异。此外,单茎重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解释了32.3%的产量变异,说明单个植株的重量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因素。
与此同时,株高和茎径主要通过间接效应影响小区产量,它们可能通过影响植株的整体结构和光合作用效率来作用于产量。而有效茎、单茎重和节间长度被确定为更适宜作为选择高产潜力材料的指标,因为它们直接反映了植株的生产力和潜在的产量贡献。
论文的关键词包括滇蔗茅、种质创新、F1群体、农艺性状和遗传分析,这表明研究的核心在于探索滇蔗茅这一野生种质资源在甘蔗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潜力,以及如何通过遗传分析优化F1群体的农艺性状以提高其产量潜力。
总结来说,这篇论文提供了关于甘蔗野生种滇蔗茅与热带种路打士杂交后代的遗传特性的深入理解,为未来的甘蔗种质创新和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这种远缘杂交,可以期望获得具有更优农艺性状的新品种,从而提升甘蔗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021-09-16 上传
2020-01-02 上传
2020-03-04 上传
2024-10-31 上传
2024-10-26 上传
2023-06-09 上传
2024-10-31 上传
2023-12-16 上传
2020-02-21 上传
weixin_38684328
- 粉丝: 5
- 资源: 897
最新资源
- WordPress作为新闻管理面板的实现指南
- NPC_Generator:使用Ruby打造的游戏角色生成器
- MATLAB实现变邻域搜索算法源码解析
- 探索C++并行编程:使用INTEL TBB的项目实践
- 玫枫跟打器:网页版五笔打字工具,提升macOS打字效率
- 萨尔塔·阿萨尔·希塔斯:SATINDER项目解析
- 掌握变邻域搜索算法:MATLAB代码实践
- saaraansh: 简化法律文档,打破语言障碍的智能应用
- 探索牛角交友盲盒系统:PHP开源交友平台的新选择
- 探索Nullfactory-SSRSExtensions: 强化SQL Server报告服务
- Lotide:一套JavaScript实用工具库的深度解析
- 利用Aurelia 2脚手架搭建新项目的快速指南
- 变邻域搜索算法Matlab实现教程
- 实战指南:构建高效ES+Redis+MySQL架构解决方案
- GitHub Pages入门模板快速启动指南
- NeonClock遗产版:包名更迭与应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