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部件与Stroop效应:颜色命名中的干扰与促进效应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8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8 收藏 22KB DOCX 举报
本文档探讨了"假字的Stroop效应:汉字部件对颜色命名的影响"这一主题,通过一项被试内设计实验,研究者针对25名大学生进行操作,目的是检验在特定条件下,由"黄"字的不同部件组合而成的假字是否会引发颜色命名时的Stroop效应。Stroop效应最初由心理学家Stroop在1935年提出,它揭示了当人们尝试命名颜色而非词语含义时,颜色信息与词义信息之间的冲突。在这种经典实验中,命名红色字体的"绿"词要比命名"XX"字词需要更多时间,因为颜色"红"与词义"绿"之间存在矛盾。 研究者构建了以颜色字为基础的假字,通过改变左右部件或上下的汉字结构,旨在探索这些变化是否会影响颜色的命名速度,并观察是否存在部件间的作用差异。实验结果显示,由"黄"字不同部件组成的假字并没有单独对黑色或黄色的命名产生显著影响,这暗示汉字部件的Stroop效应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认。 此外,文中提到汉字识别过程中的研究表明,汉字部件和字母在字词识别中具有认知对应关系,但并非简单的类比。不同频率的部件对汉字识别有重大影响,右部件似乎在汉字识别中扮演更重要角色。左部件的频率对词汇判断反应无明显影响,而右部件则有所体现。对于假字的反应,上下部件的频率,无论是真部件还是假部件,都会影响命名过程。 因此,研究结果提示,汉字的上下部件都参与了词素表征的激活过程,且遵循从左到右的顺序,右部件优先。然而,当涉及到假字时,这种顺序可能并不适用于颜色命名的情况。整体而言,这篇研究加深了我们对汉字Stroop效应以及部件在颜色命名任务中作用的理解,但也提出了新的疑问和方向供后续研究者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