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编码技术详解:游程长度编码RLC在多媒体中的应用

需积分: 15 2 下载量 10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2.06MB PPT 举报
"游程长度编码(RLC)是一种针对二值图像(黑白图像)的编码技术,主要用于图像压缩。这种编码方法利用了图像扫描线上连续的白像素(白长)和黑像素(黑长)交替出现的特性。对于不同长度的白长和黑长,RLC按照它们出现的概率差异分配不同的码字。在视频信号处理中,尤其是二值图像和黑白文件传真中,这种编码方式尤其适用。 图像编码和多媒体技术是通信和信息处理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例如,传统的模拟彩色电视需要占据6MHz的带宽,如果使用脉冲编码调制(PCM)进行量化,每个样值8比特,数据速率会高达108Mbps。这种高带宽需求限制了图像媒体的广泛应用,因此,降低数字图像的码率成为图像处理的关键任务。压缩技术对于活动图像通信和静态图像通信,特别是静态图像通信中的“凝固”图像(如可视电话中的静止图像传输)都至关重要。 在图像信号的数字化过程中,有两个主要步骤:抽样和量化。抽样是将连续的图像信号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按照奈奎斯特定理进行采样,通常采用晶格抽样,有时也会使用菱形或其他形状的抽样结构。量化则是将抽样得到的连续信号值转换为离散的数值,这个过程中需要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减少量化层的数量。 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在1982年提出了601建议,这是第一个关于演播室彩色电视信号数字编码的标准。该建议规定了亮度信号和色差信号的抽样频率以及量化方式,亮度信号为13.5MHz,色差信号为6.75MHz,每个抽样点用8比特表示。这些参数适用于不同电视制式,且可以适应不同质量要求的扩展。 在数字图像通信系统中,图像质量的评价是多方面的。信源编码、信道编码、调制和信道特性都会影响到接收端图像的恢复质量。虽然编码可以降低数码率,但可能会导致图像逼真度的下降。图像质量的评估不仅关注恢复图像的视觉逼真度,还包括其他因素,如颜色准确度、清晰度和噪声水平等。因此,优化整个通信链路以平衡码率和图像质量是图像编码技术的核心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