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解析
需积分: 33 2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5
收藏 1.73MB PDF 举报
"《编译原理》第二版的课后习题详细答案,涵盖了编译程序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的解析。"
《编译原理》是一门深入探讨如何将高级编程语言转换为机器可理解的低级语言的学科。在本资料中,提供了第一章“引论”的课后习题解答,涉及了编译程序的关键术语和组成部分。
1. 编译程序:编译程序是将源代码(高级语言)转换为目标代码(汇编或机器语言)的程序,以便在特定计算机上执行。
2. 源程序:源程序是使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需要经过编译才能运行在计算机上。
3. 目标程序:目标程序是编译后的结果,它是用目标机器的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表示的,可以直接执行。
4. 前端:编译程序的前端负责处理源语言,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这些步骤不依赖于具体的目标机器。
5. 后端:后端专注于目标机器的特性,主要涉及目标代码生成,与中间代码相关,不直接依赖源语言。
6. 遍:遍是对程序进行扫描的过程,完成特定任务,例如语法检查或代码优化。
一个典型的编译程序通常包括以下部分:
- 词法分析程序:将源代码分解成独立的词汇单元(单词),进行初步检查。
- 语法分析程序:根据语法规则解析单词序列,检测语法错误。
- 语义分析程序:分析程序的含义,确保符合语义规则,并存储相关信息。
- 中间代码生成程序:将语法分析的结果转化为与特定机器无关的中间代码。
- 中间代码优化程序:改进中间代码,提高目标代码的效率。
- 目标代码生成程序:将优化的中间代码转换为针对目标机器的机器码。
- 表格管理程序:管理和更新编译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表格,如符号表,用于存储和检索信息。
- 错误处理程序:检测和报告源代码中的错误。
这些组件协同工作,共同完成从高级语言到机器语言的转换,确保程序能够在目标计算机上正确、高效地运行。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基本概念,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编译器的工作原理,为编写自己的编译器或解释器打下基础。
168 浏览量
1057 浏览量
160 浏览量
171 浏览量
176 浏览量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57 浏览量
2010-06-16 上传
XLYing
- 粉丝: 1
- 资源: 8
最新资源
- qt-faststart.rar边播边下格式转换
- Kwotes-开源
- notepad++8.4.7(x86、x64、arm、源代码)
- 经济合同的审查批准和履行(制度范本、DOC格式)
- Monke
- pandas-datareader-0.4.0.tar.gz
- haproxy-statsd
- Voice-Commander-App:语音指挥官 Android 应用程序和 django API
- CTestPro.zip
- 基于MATLAB在点云配准中的研究与实现.zip
- skipper:自动跳过HTML中的视频部分的脚本
- 面罩检测:使用YOLO网络(Darknet)和更快的R-CNN网络(PyTorch)在Google Colab中进行面罩检测
- FinalData.rar
- pandas-files-0.1.3.tar.gz
- git-in-haskell-from-the-bottom-up:自下而上的文章中Haskell中“ git-clone”的源代码-git source code
- Delivery-3:最后的项目。 这是一个项目,描述了公司的工作过程,提供干净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