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计算单元CA-SCL译码器:低面积高效率的FPGA设计

需积分: 32 4 下载量 16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1 收藏 2.75M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基于单计算单元的极化码CA-SCL译码器的FPGA设计。极化码,由土耳其教授Erdal Arikan在2007年提出,因其理论上接近香农极限、低编译码复杂度等特点,成为信道编码领域的热门研究对象。CA-SCL(Concatenated Approximate Successive Cancellation List)译码算法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相较于最大似然算法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现有的CA-SCL译码器硬件实现通常采用半并行结构,尽管能够显著减少系统面积,但这种结构在处理更长列表宽度L(如32)时,会消耗大量资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设计思路,即采用单计算单元架构。这意味着每个译码候选路径只对应一个计算单元,这样虽然牺牲了一定的并行度,但极大地降低了系统的硬件需求,特别是对于FPGA这种资源有限的平台,这有助于减小系统面积和功耗。 作者魏一鸣和仰枫帆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他们选择使用Altera公司的Stratix V系列FPGA,该器件支持1024位的极化码和1/2的码率。他们的工作旨在通过优化硬件设计,提高极化码CA-SCL译码器的资源利用率和效率,同时平衡系统性能和硬件成本。这种单计算单元设计可能包括了高效的算法优化、数据流管理和资源共享策略,以克服列表宽度增加带来的挑战。 论文的核心内容可能涉及以下几点: 1. 极化码基本理论:回顾极化码的工作原理、极化现象以及其在编码和解码中的关键特性。 2. CA-SCL算法详解:阐述CA-SCL的编码结构、工作流程和与SC算法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列表来提升性能。 3. 单计算单元架构设计:详细介绍如何将单计算单元的概念应用于CA-SCL译码器,包括硬件架构图、计算单元的功能划分和数据通路设计。 4. FPGA实现细节:包括硬件模块划分、资源分配、并行控制策略以及如何通过流水线或串行处理来补偿吞吐率的降低。 5. 性能评估:通过仿真或实验验证单计算单元架构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如误码率、硬件资源占用和延迟等方面。 6. 结论与展望:总结研究成果,对比传统结构的优势,并讨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优化空间。 这篇文章提供了在FPGA平台上高效实现极化码CA-SCL译码器的新方法,为高性能、低资源消耗的极化码硬件设计提供了一种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