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票的鲁棒视差平面拟合:深度估计的立体视觉算法

需积分: 45 5 下载量 7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0 收藏 10MB PPT 举报
本篇文章主要探讨的是"基于投票的鲁棒视差平面拟合算法"在立体视觉深度获取中的应用。立体视觉是一种利用两个或多个摄像头拍摄的图像来估计三维场景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分析图像中同一物体在不同视角下的投影(共轭对),计算出视差,从而推断出物体的深度信息。在该算法中,关键步骤如下: 1. 视差计算:通过一对共轭点在图像中对应位置的差异,即视差,可以初步估算平面参数,如a和b。这一步骤涉及到利用几何关系,例如在图像的行和列中分别计算这些参数。 2. 投票机制:对于每一维的参数(如a),算法会收集所有同一行或同一列点的估计值,并进行一维投票。投票结果经过高斯平滑处理,以减小离群数据的影响,提升结果的鲁棒性。最终,选择得票最多的值作为参数的最终估计。 3. 参数c的确定:利用已知的参数a和b,可以进一步计算出参数c,同样采用投票的方式进行决定。 4. 深度恢复:通过计算得到的视差,结合焦距和基线距离,可以实现对场景点深度的恢复。立体视觉中的深度估计在大角度立体方法中有优势,但也面临挑战,如基线距离影响可视范围、多义性问题以及透视投影导致的图像变形等。 5. 图像校正:为了获得理想的极线几何,立体图像通常需要校正,确保外极线与图像阵列的行对齐。这涉及二维坐标变换,使得每个像素点在公共平面上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6. 立体匹配:解决对应问题是立体视觉的核心任务,它极具挑战性,因为需要找到图像中匹配的像素点。常用的方法包括基于特征匹配、光流法、SIFT、SURF等技术。 7. 平行光轴系统:在特定情况下,如平行光轴立体视觉系统中,视差可以通过简单的公式计算,如dx = xr - xl,其中dx代表视差,而Zw、Z和D等参数有助于深度理解和景深的确定。 基于投票的鲁棒视差平面拟合算法在立体视觉深度获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有效地处理图像数据和利用几何原理,实现了精确而鲁棒的深度估计,对于实际的三维重建和计算机视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