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糖形态对SD大鼠炎症及内脏影响研究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4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411KB PDF 举报
"不同形态的果糖对SD大鼠炎症因子及内脏组织的影响 (2014年)" 本文是一篇工程技术领域的论文,研究了不同形态的果糖(游离态和结合态)对SD大鼠体内炎症因子以及内脏组织(主要是肝脏和胰脏)的影响。研究采用雄性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组,包括4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大鼠在11周内接受特定形态果糖的长期喂养。实验结束后,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及肝脏中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质量分数,并利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脏和胰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含有果糖的实验组大鼠在血清和肝脏中MCP-1和TNF-α的质量分数均有所增加,这表明果糖摄入可能导致炎症反应增强。具体来说,游离态果糖组(F/G)的血清MCP-1和TNF-α质量分数显著低于结合态果糖组(SU),这提示游离态果糖相较于结合态果糖可能对炎症反应的影响较小。然而,无论是游离态还是结合态果糖,实验组的大鼠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肝脏脂肪沉积,其中结合态果糖组和果糖/淀粉组(F/ST)的脂肪沉积情况更为严重。在胰脏组织方面,虽然各组差异不明显,但SU和F/ST组的胰岛存在轻微的颗粒样变性。 这些发现表明,长期摄入高剂量的果糖,不论是游离形态还是结合形态,都可能引发肝脏的炎症反应和脂质沉积,而结合态果糖可能造成更严重的肝脏组织损伤。游离态果糖的影响相对较轻,但仍可能导致不良生理反应。这些结果对于理解果糖摄入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特别是在炎症和代谢疾病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并可能对饮食建议和公共卫生政策制定产生影响。 关键词:游离态果糖;结合态果糖;炎症因子;肝脏;胰脏 中图分类号:Q4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689(2014)02一0157一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