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中断识别详解——非向量与向量中断

需积分: 32 1 下载量 7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8 收藏 13.7MB PPT 举报
中断识别是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关键概念,它涉及计算机系统如何响应外部事件或内部需求,以便暂停当前任务并执行特定的处理程序。在教学大纲中,中断被分为两种主要形式:非向量中断和向量中断。 非向量中断是一种较为早期的中断处理方式。在这种模式下,服务程序的入口点并不预先确定,而是分散在查询程序中。当一个中断发生时,处理器会暂停当前执行,执行查询程序来检查中断源。如果查询到中断请求,它会转向相应的服务程序进行处理。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查找服务程序的过程可能比较耗时,效率相对较低。 相比之下,向量中断引入了更高的效率。中断向量表是一种预定义的数据结构,包含了每个中断源对应的中断向量地址。当中断发生时,硬件直接根据中断信号生成相应的向量地址,然后通过查找中断向量表找到对应的服务程序入口。这种机制使得中断响应更快,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学习中断识别对于理解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因为它涉及到CPU如何处理和响应外部事件,以及如何在多任务环境下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系统稳定性。通过了解中断机制,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计算机硬件的结构和设计,有助于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优化软件与硬件的交互,设计高效的计算机系统,或者在编写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时合理安排中断处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参考诸如《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软件接口》等教材,通过历史发展简述(包括电子管、晶体管到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时代变迁)来了解中断技术的演变。同时,课程还强调遵守课堂纪律,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以及系统层次结构等基础知识。 中断识别是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核心内容,通过学习它,学生可以提升对计算机系统底层运作的理解,为今后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内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