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测量与数据处理基础教程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需积分: 9 75 下载量 15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1-20 3 收藏 2.36MB PDF 举报
"该资源是一本关于GPS测量与数据处理的教程,由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测量工程学院提供。内容涵盖了GPS定位原理、坐标系与基准、GPS静态定位的应用、技术设计、布网方法、GPS基线解算以及GPS基线向量网平差等多个方面,旨在教导读者如何进行有效的GPS测量数据处理。" 本文主要介绍了GPS测量技术和数据处理的详细知识,分为多个章节,以下是对各章节主要内容的详细阐述: 1. **GPS定位原理概述**:这部分介绍了GPS系统的构成,包括空间段(GPS卫星)、地面段(监控站和主控站)和用户段(接收机)。讲解了GPS信号的类型,如SPS(标准定位服务)和PPS(精确位置服务),并探讨了常见的观测值,如伪距和相位观测值,以及影响GPS定位的误差源,如信号传播延迟、卫星钟误差和接收机钟误差等。 2. **坐标系、基准和坐标系统**:讨论了地球的几何形状和物理特性,以及如何定义参考椭球和投影。接着,阐述了坐标系统的分类,包括地心坐标系和参心坐标系,并解释了基准的概念,如大地基准和高程基准。还介绍了在GPS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统,如WGS84和CGCS2000。 3. **GPS静态定位在测量中的应用**:详细讲述了GPS静态定位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包括基线向量网的布设步骤,包括测前准备(如设备检查和站点选择),测量实施(观测数据的获取),以及测后工作(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 4. **技术设计**:强调了技术设计在测量工作中的重要性,包括确定测量目标、制定作业流程、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技术参数等。 5. **布网方法**:详细分析了不同等级的GPS基线向量网,如跟踪站式、会战式、多基准站式等,并讨论了各种观测作业方式,如点连式、边连式、网连式和混连式,以及设计指标,如效率、可靠性和精度。 6. **GPS基线解算**:解释了基线解算的基本原理,包括观测值处理和平差计算。讨论了解算的分类,如单基线和多基线解算,并提出了基线解算阶段的质量控制方法。同时,分析了影响解算结果的因素,如数据质量、卫星可见性等,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7. **GPS基线向量网平差**:最后,阐述了GPS网平差的不同类型,如无约束平差和约束平差,这是将基线解算结果转化为地理坐标的必要步骤。 通过这个教程,读者将能够深入理解GPS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处理的技术和方法,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地运用GPS技术进行精准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