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盒测试方法:因果图与判定表解析

需积分: 50 3 下载量 15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6 收藏 811KB PPT 举报
"这篇文档主要介绍了黑盒测试中的两种方法——因果图法和判定表法,用于设计测试用例。" 因果图法是黑盒测试中的一种重要技术,主要用于处理输入条件之间的复杂逻辑关系和输出结果的对应。这种方法基于需求规格说明中的因果关系,通过图形化的方式表示输入条件和预期输出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约束关系。 1. 因果图的基本概念: - 因果图是一种图形工具,用于描绘输入条件(原因)和预期输出(结果)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约束条件。 - 它可以帮助测试人员发现所有可能的输入组合,从而设计出全面的测试用例。 2. 因果图的约束类型: - E约束(排他约束):一组条件中最多只有一个可以为真,不允许同时为真。 - F约束(或包含约束):一组条件中至少有一个必须为真,不允许全部为假。 - G约束(唯一约束):一组条件中必须且仅有一个为真。 - R约束(要求约束):如果一个条件为真,另一个条件也必须为真。 - MM约束(强制约束):如果一个条件为真,会导致特定结果的发生或防止其发生。 3. 创建测试用例的步骤: - 分析需求,确定输入条件和预期结果。 - 根据需求绘制因果图,包括各个条件和结果以及它们之间的约束关系。 - 将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更便于理解和管理复杂的逻辑关系。 - 从判定表中提取测试用例,每个行代表一个测试情况。 4. 判定表法: - 判定表是另一种处理逻辑关系的方法,它将条件和操作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表格,便于识别所有可能的组合和对应的行动。 - 在例子中,软件规格说明书要求在OVI地图查找功能中,输入不同类型的地址会有不同的响应。通过因果图和判定表,我们可以设计出覆盖所有情况的测试用例。 5. 应用实例: - 输入条件包括:精确地址、模糊地址、非正常地址和不输入地址。 - 结果包括:显示地址、不显示地址和错误信息。 - 在因果图中应用G约束,确保每次只有一个输入条件为真。 - 通过因果图构建的判定表列出所有可能的条件组合及其对应的动作,生成相应的测试用例。 通过因果图和判定表,测试人员可以有效地设计出全面的黑盒测试用例,确保软件的各个功能都能得到充分的验证,从而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这些方法尤其适用于处理具有复杂逻辑关系的系统,使测试工作更加系统化和结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