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聚类:实现无监督学习与聚类个数自适应

版权申诉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1 下载量 2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2-16 1 收藏 12KB RAR 举报
资源摘要信息:"AP聚类(Affinity Propagation Clustering),中文可称为亲和力传播聚类,是一种基于图论的聚类算法,由Brendan J. Frey和Delbert Dueck于2007年提出。该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寻找不同数据点之间的相似度来确定“样本代表”,即能够代表一个聚类的中心点(也称为“范例”)。与传统的k-means聚类不同,AP聚类在执行过程中不需要预先指定聚类的个数,它通过迭代过程自动确定聚类中心,并将数据点分配到最近的聚类中心上。 AP聚类算法的工作原理主要依赖于两个参数:相似度和偏好值。相似度一般是指样本之间的相似性度量,可以是负的,用于表示距离或不相似度;偏好值则是一个可以自由设定的阈值,它表示节点成为范例的倾向性。在算法执行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交换信息(称为“消息传递”),节点们会互相竞争成为聚类中心,直到达到稳定状态。 尽管AP聚类算法在不需要预先设定聚类个数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但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算法可能需要较长的计算时间来收敛,特别是当数据集较大时;此外,偏好值的选取对聚类结果有很大影响,但选择一个合适的偏好值往往需要依赖于领域知识或经验,有时候可能需要通过多次实验来确定。 该算法主要适用于不需要预先知道聚类个数,且希望由数据自身决定聚类结果的问题。例如,在生物信息学中分析基因表达数据,在社交网络分析中识别社区,在计算机视觉中进行图像分割等。 AP聚类算法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无监督AP聚类和有监督AP聚类。无监督AP聚类是不需要任何先验信息的,整个过程完全由算法决定聚类结果。而有监督AP聚类则是在算法中引入了有监督的信息,比如通过一定的指导来影响聚类结果,使其更符合用户的特定需求或期望。然而,在提供的资源摘要中,AP聚类被指为“有监督”可能是描述上的不准确,因为通常我们区分无监督学习和有监督学习的标准是是否存在标签数据的指导,而AP聚类算法本身并不需要标签数据,因此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无监督AP聚类”。 总体而言,AP聚类是一个有趣且强大的聚类算法,它的无监督特性和不需要预先设定聚类个数的能力使其在处理未知领域数据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