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功宜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解析及答案

需积分: 50 29 下载量 11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1-08 收藏 58KB DOC 举报
"计算机网络课后答案 吴功宜" 这篇资源主要涵盖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一些核心概念和问题解答,属于21世纪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系列教材,被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该资料可能由吴功宜编写,且与清华大学出版社相关。 在名词解释部分,提到了以下术语: 1. EOSI参考系统:可能是错误地提及了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这是一个七层模型,用于描述网络通信的标准框架。 2. A网络体系结构:指网络的设计和组织方式,包括协议、数据格式、硬件和软件的规范。 3. G通信协议:规定了网络中不同设备如何交换信息的一组规则。 4. H接口:在不同层次或不同设备之间用于数据传输的连接点。 5. B数据链路层:负责在两个相邻节点之间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包括错误检测和纠正。 6. F网络层:负责数据包的路由选择,确保数据能够从源到目的地。 7. D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如TCP和UDP协议。 8. C应用层:是用户直接交互的层次,提供了如HTTP、FTP等应用程序的接口。 选择题部分未给出具体答案,但涉及的题目可能涵盖网络协议、体系结构、层次功能等相关知识。 判断对错部分同样未提供具体答案,但题目可能涉及网络协议、网络层次结构的理解以及相关原理的正确性。 问答题部分包含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1. 网络环境中的进程通信与单机系统内部的进程通信的区别在于网络中主机的自主性,网络环境增加了进程间的异步性和复杂性。 2. 分布式进程通信需解决进程命名与寻址、多重协议识别和进程间相互作用模式等问题。 3. TCP/IP协议体系中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是因为资源分布不均和进程通信的异步性。 4. 解决服务器并发请求的方案有并发服务器和重复服务器,客户与服务器建立连接的过程涉及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的交互。 5. 传输层与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的作用差异在于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而下层则关注点对点的物理传输。 6. TCP协议通过多种机制保证可靠性,包括错误检测、丢失报文段的重传、报文段排序等。 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特别是TCP/IP协议栈的工作方式、网络层次结构及其功能、进程通信的挑战和解决方案都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可以通过这些题目深入学习和巩固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