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2EE中的软件体系架构模式应用:层次结构设计与问题层结构"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5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3-02 收藏 267KB DOCX 举报
软件体系架构模式在J2EE中的应用层体系架构模式主要采用层次结构进行组织,将应用系统分解成不同的子任务组,每个子任务组处于特定的抽象层次上。这种层次结构组织的体系架构模式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一层都是上层的服务提供者,同时也是下层的客户端。在这种系统中,除了包含一些输出函数外,各层对相邻的层是可见的,而对其他层则是不可见的。这种机制使得构件在不同层次上实现了虚拟机制,从而支持了基于可增加抽象层的设计。层次结构的调用通过协议来定义,允许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系列层次的实现。由于每一层最多只影响两层,并且只需提供给相邻层接口,因此可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每一层,从而为软件重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问题层结构是一个最成熟的软件体系架构模式,起源于早期的系统设计,最初作为函数库供其他程序调用。在系统设计中,由一系列高层模块和底层模块构成,高层模块依赖于底层模块。因此,在完成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一些因素:任何源码的修改都可能影响整个系统,因此必须限定在一个部件内部而不影响其他模块;接口必须保持稳定,甚至需要被固定下来。这种问题层结构中的体系架构模式为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提供了保障,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J2EE中,应用层体系架构模式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通过采用层次结构进行组织,可以将系统分解为多个逻辑层,每个层负责特定的任务,相互之间通过定义好的接口进行交互。例如,常见的J2EE应用通常包括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表示层负责向用户展示界面,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业务逻辑,数据访问层负责访问数据库。这种划分使得系统结构清晰,各个模块之间的耦合度降低,易于维护和扩展。 在J2EE中,常见的应用层体系架构模式包括MVC模式、三层架构模式等。其中,MVC模式将应用划分为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器(Controller)三个部分,通过将用户界面、业务逻辑和数据操作分离,使得系统结构清晰,易于维护。而三层架构模式则将应用划分为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ayer)和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三个部分,通过分层设计,将各层的职责分离,实现了系统的高内聚低耦合。 在J2EE中,应用层体系架构模式的应用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使得系统更加稳定、灵活、易于管理。因此,在J2EE应用开发中,合理运用层次结构的体系架构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组织和设计系统结构,提高系统的质量和效率。
2023-06-10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