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AOP技术起源与Java平台应用历程

0 下载量 5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5 收藏 214KB PDF 举报
AOP(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技术起源于1990年代初期,由Xerox Palo Alto Research Lab (PARC)的研究人员对面向对象编程(OOP)的局限性进行深度探索。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编程思路,旨在通过减少代码重复和模块化,提升开发效率。这种思想强调关注点分离,将原本分散在各个模块的功能抽象出来,形成独立的“切面”(Aspect),从而更好地管理系统的复杂性。 在Java平台上,AOP的应用始于PARC的研究与Northeastern University的Cristina Lopes等人同步进行的工作。美国国防先进技术研究计划署(DARPA)对此表现出兴趣,提供了资金支持,推动了AspectJ的发展。AspectJ是由PARC的研究成果与Java扩展系统结合而成,最初由Eclipse Foundation接手并在开源社区中普及,成为最流行的AOP工具之一。 AspectWerkz是另一个重要的Java AOP框架,由BEA System支持,由Jonas Bonér和Alexandre Vasseur开发。AspectWerkz是一款动态、轻量级的框架,适用于企业级应用。2005年,AspectJ和AspectWerkz合作,合并各自的优势,推出了AspectJ5,这个版本扩展了AspectJ语言,支持基于注解开发的便捷性,同时也保留了类似AspectJ的代码风格。此外,商业软件提供商JBoss在2004年的JBoss 4.0版本中引入了AOP框架,允许用户在应用服务器外部使用JBoss AOP,后续版本如1.3.0对加载期织入和切面编排进行了优化。 AOP技术通过引入切面概念,简化了代码结构,提升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复用性。在Java平台上,AspectJ和AspectWerkz等工具的出现,使得AOP成为了现代软件开发中的重要实践,尤其是在企业级应用和服务端架构中发挥着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