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体系结构:模块化设计与概念完整性

需积分: 18 1 下载量 5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1 收藏 599KB PPT 举报
本文档探讨了软件体系结构的研究与发展,强调了计算功能在部件实现中的重要性,以及结构特性、其他特性和部件定义的模糊性。同时,提到了软件设计的目标,包括模块化、可移植性、适应性、理性化控制和概念完整性,并指出软件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如需求变化的不匹配、设计正确性的维护困难和概念完整性的缺失。最后,讨论了软件设计思想的演变,迈向基于组件的“软件组装”时代。 在软件体系结构的研究中,计算功能是一个关键概念,它指的是部件实现的整体功能,即部件在系统中的作用和贡献。结构特性描述了部件如何与其他部件组织和联系,这对于理解和分析软件架构至关重要。其他特性则涉及部件的性能指标,如时间、空间效率、精确度、安全性和保密性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软件的运行效果和适用环境。 软件设计的目标是多方面的,首先,设计应追求模块化,以便于维护和升级。模块化设计允许软件由独立且可替换的组件构成,有助于简化开发和后期维护。其次,设计应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使得软件能够在不同环境中复用,这依赖于设计语言的一致性和结构设计的优化。第三,设计需具备适应性,能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而灵活调整。第四,设计过程需要受到理性化控制,确保设计者对设计有深入理解并能保持其正确性。最后,设计应体现概念完整性,保证整个系统的一致性和可预测性。 然而,软件设计也面临诸多挑战,如设计无法紧密跟随需求变化,设计正确性的维护不足,以及软件产品经常缺乏概念完整性。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软件设计思想不断演进,从早期的低级语言到面向对象语言,再到现在的基于组件的组装模式,这种趋势使得软件开发更加高效和灵活。 在基于对象、控件、模块、服务器、浏览器和组件的软件组装时代,软件设计更加注重重用和组合,通过标准化接口和组件,可以快速构建复杂的软件系统,同时提高了软件的可维护性和适应性。这种发展趋势为解决传统设计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促进了软件工程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简单的暄
  • 粉丝: 26
  • 资源: 2万+
上传资源 快速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