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壁画油类粘合剂分析:热裂解气相色质谱法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6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345KB PDF 举报
"本文介绍了将热裂解气相色质谱技术应用于古代壁画中油类黏合剂分析的研究。通过对亚麻油、核桃油、罂粟油和桐油四种常见干性油的分析,建立了用于识别古代壁画油类成分的指纹特征峰图谱,并对不同年代和地区壁画样本进行了测试。分析过程中结合了热裂解与甲基化技术,结果显示四种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在成膜后转化为壬二酸二甲酯,具有特征性的217的离子质量与离子电荷量比值。此外,软脂酸和硬脂酸的比例在干性油成膜前后保持不变,为油类鉴定提供了依据。这项研究为国内古代壁画中干性油的鉴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在古代壁画保护和修复领域,了解黏合剂的成分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对壁画的稳定性和保存状态有着直接影响。本研究中提到的热裂解气相色质谱法(Pyrolysis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PGCMS)是一种先进的化学分析技术,它通过加热样品使其分解,然后利用气相色谱分离分解产物,最后通过质谱仪检测各组分的质量和电荷比例,以确定物质的组成。 亚麻油、核桃油、罂粟油和桐油是古代常用的干性油黏合剂,它们在空气中氧化聚合形成坚韧的膜,用于固定颜料。研究者通过标准干性油老化膜的分析,创建了一种快速、准确的识别方法,这种方法基于油类在老化过程中的独特化学变化。在成膜后的甲基化过程中,四种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均转化为壬二酸二甲酯,这个共同的转化产物成为了识别干性油的标志性信号,其特征性的离子比值217是区分不同油类的关键。 此外,研究还关注了软脂酸和硬脂酸这两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在干性油成膜前后,这两种脂肪酸的比例保持恒定,这为区分不同类型的干性油提供了额外的化学标志。由于不同油类中软脂酸和硬脂酸的含量差异,这种比例的稳定性使得在复杂壁画样本中辨识油类黏合剂成为可能。 该研究不仅发展了一种新的、非破坏性的分析技术,还为古代壁画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科学工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艺术家的工作方法,以及壁画材料随时间的变化,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