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在医学成像中的应用研究:重度抑郁症认知机制探索

需积分: 0 1 下载量 8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4 收藏 38KB DOCX 举报
医学成像技术在重度抑郁症研究中的应用 本文综述了医学成像技术在重度抑郁症(MDD)研究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在MDD研究中的作用。MDD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其认知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fMRI研究发现MDD患者进行面部情绪加工时大脑激活异常,尝试从神经认知角度解释MDD的发病机制。 MRI技术的发展历程 MRI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44年,当时斯坦福大学的美国物理学家布洛赫(Felix Bloch)和哈佛大学的珀赛尔(Edward Purcell)用不同的样品,不同的方法独立成功地完成了核磁共振实验,并一起分享了195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在50-60年代核磁共振技术主要运用于化工工业。1965年Cooley和Tukey提出了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1966年Ernst发展了脉冲傅立叶变换NMR测谱方法。使得固体NMR急速也发展起来。 MRI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MRI技术现今已经成为当今生物医学界研究的重要手段。MRI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的诊断中。MRI技术由美国科学家Paul C. Lauterbur于1971年提出,在1973年的Nature上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个磁共振实验结果。并且由他发明了核磁共振成像中的用X—CT的反投影方法重建图像的方法(Zeugmatography)。他本人也因此发明荣获了1988年美国的“国家技术奖(national medal of technology)”。由此开始MRI学科正式诞生,MRI也逐渐成为医学诊断工具。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在MDD研究中的应用 fMRI技术可以实时地观察大脑的活动,从而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MDD的发病机制。研究表明,MDD患者进行面部情绪加工时大脑激活异常,尝试从神经认知角度解释MDD的发病机制。本研究通过检索三个医学资料库,搜集研究未用药MDD患者面孔识别的相关文献,进行激活似然估计荟萃分析以明确异常脑区。结果表明,相比健康对照组,MDD患者在双边脑岛和其他边缘、皮质下区域活性显著增强,没有活性显著减弱的区域,且在显式和隐式任务下脑区激活差异明显。 结论 MRI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MDD研究中的应用。fMRI技术可以实时地观察大脑的活动,从而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MDD的发病机制。本研究结果为理解MD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依据,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