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管理:填充因子与表操作

需积分: 50 4 下载量 8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3 收藏 317KB PPT 举报
本资源主要讨论了数据库中的填充因子概念以及SQL在数据表管理中的应用,包括基本表、存储文件和视图的定义,以及关系数据模型的基础知识。 填充因子是数据库索引创建时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决定了索引页中数据的占用比例。当创建索引时,如果设置填充因子为70%,意味着每个叶子节点的索引页只会使用70%的空间来存储索引数据,留出剩余的30%空间以备后续添加更多的索引数据。填充因子的大小直接影响了索引的效率和扩展性。默认情况下,填充因子为0,这实际上意味着索引页会被填满,等同于设置为100%,但这种设置可能会导致频繁的页面分裂,影响性能。 SQL是一种强大的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具备独立使用和嵌入式使用的特性。在SQL中,基本表是独立存在的实体,对应于实际存储的物理数据,而存储文件则包含了基本表的逻辑结构,即内模式,其物理结构对用户透明。视图是从一个或多个基本表导出的虚拟表,不存储实际数据,但提供了一种查看和操作数据的不同方式。用户可以在视图上建立新的视图,增加了数据访问的灵活性。 SQL提供了数据定义功能,包括模式定义、表定义、视图和索引的定义。这使得用户可以构建和管理数据库的结构。关系模型是现代数据库系统普遍采用的数据组织方式,它的数据结构表现为二维表,由行(元组)和列(属性)组成。在关系模型中,如学生登记表、课程表和选修表等,可以清晰地表达实体间的关系,如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多对多联系。 关系数据模型的关键术语包括关系名(表名)、关系模式(表头描述)、关系(二维表)、元组(记录或行)、属性(列)、属性名(列名)、属性值(列值)和分量(记录中的单个列值)。理解这些术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操作数据库。 填充因子的设置对于数据库索引性能至关重要,而SQL提供了强大的数据管理和查询能力,支持关系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通过基本表、视图和索引等工具,使得数据组织和访问更加灵活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