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文本处理的动态密度聚类算法研究

0 下载量 20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9 收藏 1.1MB PDF 举报
"这篇研究论文探讨了一种适用于大规模文本处理的动态密度聚类算法,旨在解决传统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在处理大量数据时面临的参数输入复杂和时间复杂度高的问题。作者李霞、蒋盛益、张倩生和朱靖来自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相关研究机构,该研究得到了多项基金的支持,并在《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发表。论文提出的新方法通过简化密度定义,仅需一个参数即可动态识别密度不均匀的聚类簇,并进一步扩展为可处理海量数据的两阶段动态密度聚类算法。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在人造数据集、大规模数据集以及中英文文本语料数据集上表现出输入参数简单、聚类效率高的优点,适合于海量文本数据的聚类任务。关键词包括文本挖掘、聚类、海量数据和动态密度。" 文章详细介绍了在大规模文本处理中遇到的挑战,尤其是传统聚类算法在处理海量数据时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参数输入复杂,这使得用户在设置算法参数时面临困难,因为不同的数据集可能需要不同的参数设定;二是时间复杂度高,随着数据量的增长,计算时间和资源的需求也会急剧增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新的密度定义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简化了密度的概念,使得算法能够更加灵活地适应不同密度分布的聚类簇。基于这个新定义,他们设计了一种动态密度聚类算法,该算法只需要一个简单的输入参数,就能够自动识别出数据中的聚类结构,特别是那些密度不均匀的簇。 为了应对大规模数据,他们进一步将该算法扩展为两阶段动态密度聚类算法。第一阶段可能涉及预处理或粗略聚类,旨在减少数据规模,降低后续计算的复杂性。第二阶段则利用第一阶段的结果,对剩余的数据进行更精细的聚类分析,以保证聚类的质量和效率。 实验部分展示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效率,通过对比实验在不同类型的数据集上进行,包括人造数据、大规模数据以及实际的中英文文本语料。这些实验证明,新提出的算法不仅简化了用户的工作,减少了参数设定的复杂性,而且在处理大规模文本数据时保持了较高的运行效率,从而证明了其在文本挖掘领域的实用性。 关键词所涵盖的“文本挖掘”是指从大量文本中提取有价值信息的过程,而“聚类”是数据挖掘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用于发现数据中的自然群体或类别。这里的“海量数据”指的是超出常规处理能力的大规模数据集,而“动态密度”则强调了算法能够适应数据密度变化的能力。这项研究为大规模文本数据的聚类提供了一个有效且适应性强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