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UWB-OFDM信道极化编码性能提升研究

1 下载量 14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5 收藏 2.25M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探讨了在超宽带(UWB)信道中,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通信系统采用极性编码技术来改善误比特率(BER)性能的问题。多径衰落和干扰是UWB信道的主要挑战,包括多路访问干扰(MAI)和符号间干扰(ISI)。文章提出了Arikan最初的极性编码概念,并结合交错分区多路访问(IDMA)方案以增强多用户检测。为了更准确地模拟UWB系统的实际干扰,采用了对称Alpha稳定模型(SαS)、Laplace模型和高斯混合模型(GMM)。研究在IEEE 802.15.3a UWB信道模型下进行,对比了基于极性编码和基于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编码的IDMA-OFDM-UWB系统在不同噪声模型下的性能和复杂性。仿真结果显示,极性编码系统在保持较低复杂度的同时,性能损失相对较小,并且在室内UWB环境中具有更好的抗噪声和干扰能力。" 在本文中,作者首先介绍了UWB信道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多径衰落和不同类型的干扰,这些因素对系统的性能有显著影响。接着,他们引入了极性编码,这是一种编码技术,最初由Arikan提出,其目标是改善基于OFDM的室内UWB通信的误比特率性能。极性编码利用信道的极化性质来区分好的和坏的信道状态,从而提高错误纠正能力。 此外,为了处理多用户环境中的干扰问题,论文还考虑了IDMA方案,它通过交织方式减轻多用户干扰。IDMA与极性编码的结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多用户检测方法,能更好地适应非高斯噪声环境。论文中,作者应用了三种不同的干扰模型(SαS、Laplace和GMM)来逼近UWB系统中的真实干扰情况,使研究更接近实际应用场景。 在评估部分,研究者使用了IEEE 802.15.3a标准定义的UWB信道模型,将基于极性编码的IDMA-OFDM系统与基于LDPC编码的系统进行了对比。在多种噪声模型下,仿真结果表明,极性编码系统不仅在复杂度上优于LDPC编码系统,而且在性能上只表现出较小的退化。特别是在对抗室内UWB环境中的噪声和干扰时,极性编码系统展现出显著的优势。 这篇论文深入研究了极性编码在UWB信道中的应用,特别是在OFDM系统与IDMA相结合的背景下。这种组合提供了性能与复杂性的良好平衡,为UWB通信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