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检测系统开发:基于Eclipse和SQL Server

需积分: 9 1 下载量 12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4 收藏 1.48MB PPT 举报
本文档主要介绍了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IDS)的开发过程,包括系统的设计思路、开发环境、数据表建立以及实现步骤等关键环节。系统设计借鉴了生物免疫原理,旨在提高IDS的分布性、适应性和鲁棒性。开发环境选择了Eclipse 3.2作为集成开发环境,配合SQL Server 2000用于数据存储,同时利用Java SE 6.0和Java Mail API进行功能实现。 系统设计思路: IDS系统设计包括了检测器的生成、更新以及其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模型中,检测器扮演了重要角色,负责识别潜在的威胁。检测器的生成和更新通过多种线程进行,如InitDcRandThread用于初始化Dc线程,ControlVatiateThread和RandVariateThread则分别负责可控和随机变异,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 具体实现步骤: 1. **系统开发环境**:选择Eclipse 3.2作为开发工具,利用SQL Server 2000存储数据,包括自体数据(系统自身的状态信息)和检测器数据。Java SE 6.0提供编程基础,而Java Mail API则可能用于系统警报或报告的发送。 2. **数据表建立**:在SQL Server中创建名为myData的数据库,并设立三个表,分别是tb_Self(存储自体信息),tb_dc(存储常用检测器数据)和tb_dm(存储记忆检测器数据)。 3. **表设计**:自体表包含ID(自动整型)、文件名(包括扩展名)、CRC32校验值(用于验证文件完整性)和存放路径。常用检测器表包括编号、特征码(24位十六进制病毒特征)、年龄、寿命和匹配次数。记忆检测器表则记录编号、特征码、来源(手动输入或免疫学习)和TTL(Time To Live,存活时间)。 4. **数据预处理**:这是系统运行前的重要步骤,可能涉及数据清洗、格式转换等,为后续的匹配规则应用做准备。 5. **匹配规则**:系统采用了r-连续位匹配规则,例如,两个字符串中有连续7位相同,则认为是7-连续匹配,表明可能存在相同或相似的行为或特征。 6. **检测器生成与更新**:通过不同的线程策略,如可控变异和随机变异,持续优化检测器的性能和适应性,以应对不断演变的网络攻击。 这个系统设计旨在解决传统IDS的局限性,如分布性差、适应性差和鲁棒性差等问题,通过引入生物免疫原理,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识别准确度,以更有效地防范各种网络入侵和病毒活动。